释奠武成王乐章.送神

明祀方终,备乐斯阕。黝纁就瘗,豆笾告撤。

肸蚃尚馀,光景云灭。返归虚极,神心则悦。

形式: 四言诗 押[屑]韵

翻译

祭祀刚刚结束,全套的音乐也停止了。
黑色和浅红色的祭品被埋入土中,盛放祭品的盘子和小碟被撤下。

注释

明祀:公开隆重的祭祀。
方终:刚刚结束。
备乐:准备齐全的音乐。
斯阕:这里指音乐停止。
黝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用于包裹祭品。
就瘗:被埋入土中。
豆笾:古代祭祀时盛放食物的器皿,豆指高脚盘,笾指竹编的盘子。
告撤:告知可以撤下。
肸蚃:形容祭祀时香烟缭绕或声音回荡的样子,这里指祭品的香气。
尚馀:还残留着。
光景:光线、景象。
云灭:像云一样消散。
返归:回到。
虚极:空无一物的极致状态,指祭祀结束后场所的清空。
神心:神灵的心灵。
则悦:因此感到高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邵的作品,名为《释奠武成王乐章·送神》。诗中描绘了一场祭祀活动结束后的景象和心境。

"明祀方终,备乐斯阕。" 这两句表明祭祀仪式已经圆满结束,而音乐也随之停歇。这两者都是古代祭祀典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们的停止来强调活动的完结。

"黝纁就瘗,豆笾告撤。" “黝纁”指的是用于装饰或标志的黑色的绳索,“就瘗”则意味着收藏起来;“豆笾”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小型食器,用来盛放供品,"告撤"则表示撤去。这里描述了在活动结束后,对于用于祭祀的一些物品进行的整理和清除。

"肸蚃尚馀,光景云灭。" "肸蚃"指的是祭肉的残余,而“尚馀”则表明仍有剩余;"光景"指的是阳光与自然景色,"云灭"则是说被遮蔽不见。这两句描绘了祭祀结束后的一种氛围,其中包含着物质上的剩余和视觉上的一种变化。

"返归虚极,神心则悦。" "返归"意味着返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地点;"虚极"指的是最高的精神境界;"神心则悦"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这两句传递出诗人在祭祀活动结束后,内心获得平静和满足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结束后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仪式结束后的一种精神层面的认同与释然。它不仅描绘了一次典礼的收尾,更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达到精神和谐统一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5)

于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信宫

莫问古宫名,古宫空有城。

惟应东去水,不改旧时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洛中有怀

潺潺伊洛河,寂寞少恩波。

銮驾久不幸,洛阳春草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送魏山韦处士

阴阴亭际间,相顾惨离颜。

一片云飞去,嵯峨空魏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与僧话旧

草堂前有山,一见一相宽。

处世贵僧静,青松因岁寒。

他山逢旧侣,尽日话长安。

所以闲行迹,千回绕药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