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洞庭君庙

停舟一拜洞庭君,古庙荒凉对夕曛。

鸟迹下庭书作字,蜗涎侵壁篆成文。

江通巴峡风涛壮,山过宁陵楚蜀分。

箫鼓不来鸦阵散,满阶黄叶自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洞庭君庙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历史与自然的韵味。首句“停舟一拜洞庭君”,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洞庭君庙的敬仰之情,通过“停舟”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对神灵的虔诚,也暗示了旅途的疲惫与内心的宁静。接着,“古庙荒凉对夕曛”一句,以夕阳映照下的古庙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庄重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流逝。

“鸟迹下庭书作字,蜗涎侵壁篆成文”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鸟迹和蜗涎赋予了书写的能力,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又寓意着时间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这两句诗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江通巴峡风涛壮,山过宁陵楚蜀分”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局部的庙宇景象转向广阔的自然景观,长江奔腾,巴峡风涛壮阔,山脉连绵,楚蜀地域分明,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地理特征,也暗含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寓意深远。

最后,“箫鼓不来鸦阵散,满阶黄叶自纷纷”以静谧的场景收尾,箫鼓声的消失象征着仪式的结束,鸦阵的散去则暗示了生命的轮回。满阶黄叶的景象,既是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与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72)

郭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澧州道中遇雨

苦阴三月黯晴晖,道远心忙思欲飞。

山鸟莫啼泥滑滑,瘴烟才起雨霏霏。

夜长古驿闻鸡早,日落荒林见客稀。

困倚肩舆厌沾湿,幸无尘土上征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祷雨盖苍山龙湫时以邑宰命往

有秋望成稔,中夏伤旱乾。

焚惔势日殷,烈若火燎原。

良宰念农力,悯恻心靡安。

天泽苟弗霈,岁功复何观。

推诚契神虑,幽感通巫言。

风云倏冥晦,会使天瓢翻。

奉言谒龙府,万叠淩云关。

所将惭匪德,曷敢辞险艰。

仰彼庚桑子,惠兹畏垒山。

玄冥倘能格,大穰行当还。

形式: 古风

梦友人

山河阻且长,倏忽梦京师。

非关仕途念,良由亲友思。

嵯峨黄金殿,晃朗白玉墀。

武卫俨森列,文班盛逶迤。

凤吹逐天风,飘飘彩云飞。

故人喜相遇,瞻望同此时。

欢笑若平昔,谁言有暌离。

觉来山欲夜,念之情转悲。

庭空霜月冷,修竹吹凉飔。

感此寒暑变,嗟彼音问稀。

岁晚守穷巷,中心君讵知。

形式: 古风

四明山道中

山行入微径,险绝不自安。

始盘幽谷底,复出层峦巅。

左倚千仞壁,右瞰万丈渊。

石栈翳云木,洞壑号风泉。

飞流从空下,飘洒如云烟。

下视不可极,目眩心茫然。

仰兹名山秀,灵境高中天。

虚明日月户,上与列宿连。

便当揽八荒,恍惚候飞仙。

跻攀力虽倦,旷望意乃宣。

夜寒山月白,聊宿于公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