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酒垆杂感四首(其三)》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生活态度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联“鸢肩火色负轮囷,臣壮何曾不若人”,以“鸢”(鹰)的形象比喻自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虽身处低微,却自视甚高,不逊于他人的情态。这里“鸢肩火色”不仅指外在形象,也暗喻内心的炽热与坚韧。“负轮囷”则表达了诗人虽身负重担,但依然保持壮志豪情,不向命运低头的态度。
颔联“文倘有光真怪石,足如可析是劳薪”,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前句将“文”比作“怪石”,强调了文学才华的独特与珍贵;后句则以“劳薪”比喻脚踏实地的努力,表明了诗人对于自身努力与成就的肯定。这两句诗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既体现了对个人才华的珍视,也蕴含了对努力与实践价值的认同。
颈联“但工饮啖犹能活,尚有琴书且未贫”,转而探讨生活的本质与追求。诗人认为,即使生活简朴,只要能够享受美食,拥有琴书相伴,便足以自得其乐,不为物质所困。这反映了诗人对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重视,以及对简单生活美学的推崇。
尾联“芳草满江容我采,此生端合附灵均”,以自然界的芳草满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渴望像屈原(灵均)那样,虽身处逆境,仍能保持高洁之志,追求理想与真理的决心。这里的“灵均”不仅指屈原,也是诗人自我期许的象征,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理想主义的向往。
综上所述,《酒垆杂感四首(其三)》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生活态度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