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词描绘了一位逝去的卢通议,通过对他的生前生活和逝世后的场景描述,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耆旧今多少,唯公景德人。”开篇即点明了卢通议在众多前辈中独树一帜的地位,他以德行著称,深受敬仰。“景德”二字不仅指代了卢通议的德行,也暗含了对他的崇高评价。
“家邻吴市卒,名重汉廷臣。”通过对比卢通议的居住地与身份地位,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影响力超越了地域界限,从地方到朝廷,都有他的名声流传。
“路在犹耕月,门閒似送春。”这两句描绘了卢通议生前的生活状态和逝世后的情景。他如同一位隐士,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也不忘耕作,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他的去世,则仿佛春天的离去,给人以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怀念。
“空堂馀画像,彷佛旧精神。”最后两句将卢通议的形象固化在画像之中,即便是在他离开后,他的精神依然在画中得以延续,仿佛他从未真正离去,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卢通议高尚的品德、深远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