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徐湘潭的《山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画面。首句“茅庐七八自成村”,展现了简朴的房屋依山傍水,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小村落。接下来的“草蔓蟠窗山拥门”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野趣,草木蔓延,山峦环抱门户,显得自然亲切。
“地僻久无宾过扰”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静,远离尘世纷扰,来访者稀少。在这样的环境中,“昼长间与鹤通言”,诗人与鹤为伴,更显其超脱尘俗的闲适心境。傍晚时分,“西风晚日翻鸦舅”,描绘出一幅秋日傍晚的画面,乌鸦归巢,增添了寂寥的氛围。
“野水秋田长稻孙”写出了丰收的季节,田野里稻谷金黄,象征着生活的富饶。最后两句“但得优游遂小隐,底须幸苦觅桃源”,诗人表达了对这种悠闲隐逸生活的满足,认为不必再去辛苦寻找桃花源般的理想世界,因为眼前的生活已经足够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自足和诗人内心的淡泊,体现了清初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