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行.别意

越丝新襞小裙腰。翠带逐风飘。水葱仙席索春饶。

脉脉暗肌销。银筝玉管无心弄,人静后、几点清谯。

相怜端的只今宵。不睡也难消。

形式: 词牌: 月宫春

鉴赏

这首《月中行·别意》由清代诗人彭孙遹所作,描绘了一幅离别时分的细腻场景,充满了情感的细腻与哀愁。

“越丝新襞小裙腰”,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子身着精致的越地丝绸裙装,裙腰轻盈,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柔美与娇羞。这一句通过服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翠带逐风飘”,翠绿的腰带随风轻轻飘动,更添了几分灵动与飘逸。这里的“逐风飘”不仅描绘了腰带的动作,也象征着女子在离别之际,内心的情感随着风起云涌,难以平静。

“水葱仙席索春饶”,水葱制成的席子上似乎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席子赋予生命力,仿佛它也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欣。这一句既描绘了环境的清新与生机,也暗喻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脉脉暗肌销”,“脉脉”二字形容女子的眼神含蓄而深情,仿佛能穿透人心。而“暗肌销”则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因思念或离别而产生的内心痛苦,肌肤似乎也在悄悄地消瘦。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离别之痛对人心灵的深深触动。

“银筝玉管无心弄,人静后、几点清谯”,银色的筝和玉制的笛子静静地躺在那里,无人弹奏,只有深夜的钟声(谯)在远处轻轻响起。这里通过乐器的静默和夜深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之情。

“相怜端的只今宵,不睡也难消”,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即使不眠之夜也无法排遣心中的离愁。这句话不仅是对离别时刻的感慨,也是对彼此之间情感的真挚表达。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层推进,展现了离别时分的哀愁与不舍,以及对美好回忆的深深怀念。彭孙遹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离别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收录诗词(237)

彭孙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字:骏孙
  • 号:羡门
  • 籍贯:又号金粟山
  • 生卒年:yù)(1631—1700

相关古诗词

满宫花.南园

试青鞋,褰翠袖。春色南园堆绣。

白头犹说广陵王,能使行人回首。锦衣城,今在否。

见说当时宫囿。陌上谁歌缓缓归,只有花开如旧。

形式: 词牌: 满宫花

少年游.席上有赠

花底新声,尊前旧侣,一醉尽生平。

司马无家,文鸯未嫁,赢得是虚名。

当时顾曲朱楼上,烟月十年更。

老我青袍,误人红粉,相对不胜情。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思越人.题余氏女子绣西子浣纱图,同程村、阮亭作

擘仙丝,写美矉,依然南国娉婷。

石畔浣纱今在否,溪流犹为人清。

兴亡吴越眉颦上。鸱夷枉铸遗像。

日暮百花洲下路,珊珊步屧馀响。

形式: 词牌: 思越人

醉花阴.和漱玉词,同阮亭作

花影枝枝摇午昼。桂炷销狮兽。

愁病怯登高,几阵西风,吹得罗裳透。

阑干星月三更后。玉露沾香袖。

心事寄谁行,约略腰身,转觉秋来瘦。

形式: 词牌: 醉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