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寻得胜趣,城市几人能。
古柳深中磬,长廊尽处灯。
画龙听说法,塑佛看斋僧。
别寺经行遍,兹游昔未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昭庆寺的探幽寻胜之旅。诗人通过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寄托。
"幽寻得胜趣,城市几人能"表明诗人在这深邃幽静的古寺中找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好,而这种体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理解或感受到。"古柳深中磬,长廊尽处灯"则是对寺庙景观的具体描绘,其中“古柳”和“长廊”营造出一种悠久而宁静的氛围,而“磬”和“灯”则增添了一份神圣与温馨。
接下来的"画龙听说法,塑佛看斋僧"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崇之情。这里的“画龙”、“塑佛”不仅是寺庙装饰艺术的一部分,更象征着对神圣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别寺经行遍,兹游昔未曾"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探访不同佛教圣地的热情,以及这次昭庆寺之行是一种新的、未曾有过的体验。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心向佛法的清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不详
理宗绍定五年进士。工诗,时人多所称引。有《静佳乙稿》
秋风欺病客,力气复何如。
发短丝无数,衣宽带有馀。
见人慵作礼,闻雁强裁书。
门外生秋草,呼童不要除。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
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
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
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江北江南一叶舟,凭将往事问东流。
锦帆月冷琼花夜,绮阁风高玉树秋。
杜牧三生开笑口,刘郎五绝掉吟头。
淮山眼见诗人惯,高筑诗坛汗漫游。
师今游醉李,自刺钓船篙。
地说三吴胜,人夸二陆豪。
草黄工女绩,波白课丁熬。
近海寒应早,霜毛怯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