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巷僻门多掩,鸡豚散不收。
后先携众士,笑语入汀洲。
太尉庙前面,冠芝亭上头。
旷然无障碍,谁羡尔公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散步时偶遇三位进士的情景,展现了宁静乡村的生活气息与文人之间的友情。首句“巷僻门多掩”描绘出小巷幽静,门户紧闭的乡村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鸡豚散不收”则以鸡豚四处散落未被收起,形象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随意。
“后先携众士,笑语入汀洲。”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与三位进士相遇时的场景,他们或前或后,携带着随从,笑声与话语在汀洲上回荡,展现出文人间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这里的“汀洲”通常指水边的沙洲,象征着清雅脱俗的环境,也寓意着文人聚会的高雅。
“太尉庙前面,冠芝亭上头。”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相遇地点的特色,太尉庙是古代官吏祭祀的地方,冠芝亭则可能是指装饰有冠芝图案的亭子,这些地点的选择不仅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底蕴,也暗示了文人对传统与雅趣的追求。
最后,“旷然无障碍,谁羡尔公侯。”表达了诗人对眼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权贵生活的淡泊态度,强调了精神世界的富足远胜于物质的荣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文人间的深厚情谊,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发石诛茅古道边,儒家清占静中天。
数番雨水添塘水,满目红莲间白莲。
望处苍龙蟠远岳,坐来朱鹭舞祥烟。
我心本在风尘表,偶此相羊更豁然。
形影相随向此居,柴门终日掩清虚。
谁知盘礴高堂上,自与南华游物初。
万物同为一体真,体真谁复见陈新。
今吾故我强名耳,莫逆于心得此人。
简在天心世所知,赐环欣与我同归。
耦耕曩已神先受,追路今休咏式微。
洗脚上船无昨梦,举头见日有祥辉。
扶摇本自南溟起,只恐难淹九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