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篇

紫皇玉镜蟾蜍字,堕地千年光不死。

发匣身沈古井寒,悬台日照愁成水。

海户山窗几梳绾,菱花开落何人见。

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

下国青铜旋磨灭,回鸾万影成枯骨。

会待抟风雨泬寥,长恐莓苔蚀明月。

形式: 古风

翻译

紫色天帝的玉镜中,刻着蟾蜍的神秘文字,即使跌落千年,光芒依然不息。
打开匣子,它沉入古老的寒井,阳光照射下,愁绪化作流水。
海上的窗户和山间的梳妆台,又有谁来梳理它的光泽?菱花绽放凋零,无人得见。
乡野老者曾耕耘在太白星旁,神狐在秋夜悲泣,只留下一片寂寥。
人间的青铜很快就会磨损消逝,回转的鸾鸟身影化为枯骨。
我期待能乘风破浪,但又担心莓苔侵蚀那明亮的月色。

注释

紫皇:古代神话中的天帝。
玉镜:珍贵的镜子。
蟾蜍:神话中的月亮神。
光不死:光芒永不熄灭。
发匣:打开的盒子。
古井:年代久远的井。
海户:海边的住所。
梳绾:梳理装饰。
太白星:古人对银河的称呼。
神狐:狐狸精或神话中的狐狸。
青铜:古代金属,泛指器物。
莓苔:青苔,常用于形容古老或荒凉。
明月:明亮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一面古老的紫皇玉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历史沧桑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沉感慨。开篇"紫皇玉镜蟾蜍字,堕地千年光不死"写出了这面镜自古以来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光辉,不被岁月所消逝。

接着"发匣身沈古井寒,悬台日照愁成水"则描绘了镜落入古井中,其上的霜气与井水相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冷酷。诗中的意象充满了悲凉之情。

"海户山窗几梳绾,菱花开落何人见"通过镜子在古老房屋内外的映射,反映出一个孤独的人物形象,他或许是守护着这面古镜的人,对于时间的流逝以及世界的变迁感到无力和孤独。

"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则是对自然界的描写,通过对农人和神狐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一种感悟,以及对宇宙之大无边的敬畏。

"下国青铜旋磨灭,回鸾万影成枯骨"这两句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绘,通过镜子映射出的古代文明的残骸,表现了时间的摧毁力量以及一切生命最终都将归于尘土。

最后"会待抟风雨泬寥,长恐莓苔蚀明月"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忧虑和对自然界中光明之物可能被侵蚀的担忧。整首诗通过古镜这一象征性强烈的物品,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感、个人的命运感以及对宇宙生命的思考,是一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

陈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 号:三教布衣
  •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约公元812—约885年

相关古诗词

关山月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

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记穷荒骨。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

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形式: 乐府曲辞

早发始兴

云里山已曙,舟中火初爇。

绿浦待行桡,玄猿催落月。

沿流信多美,况复秋风发。挂席借前期,晨鸡莫嘲?。

形式: 古风

有所思

欲唱玄云曲,知音复谁是。

采掇情未来,临池画春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西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

蜀王殿上华筵开,五云歌从天上来。

满堂罗绮悄无语,喉音止驻云裴回。

管弦金石还依转,不随歌出灵和殿。

白云飘飖席上闻,贯珠历历声中见。

旧样钗篦浅澹衣,元和梳洗青黛眉。

低丛小鬓腻䰀鬌,碧牙镂掌山参差。

曲终暂起更衣过,还向南行座头坐。

低眉欲语谢贵侯,檀脸双双泪穿破。

自言本是宫中嫔,武皇改号承恩新。

中丞御史不足比,水殿一声愁杀人。

武皇铸鼎登真箓,嫔御蒙恩免幽辱。

茂陵弓剑不得亲,嫁与卑官到西蜀。

卑官到官年未周,堂衡禄罢东西游。

蜀江水急驻不得,复此萍蓬二十秋。

今朝得侍王侯宴,不觉途中妾身贱。

愿持卮酒更唱歌,歌是伊州第三遍。

唱著右丞征戍词,更闻闺月添相思。

如今声韵尚如在,何况宫中年少时。

五云处处可怜许,明朝道向褒中去。

须臾宴罢各东西,雨散云飞莫知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