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独夜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

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月]韵

翻译

井边的梧桐树叶飘落,邻家的捣衣声传来,带来秋夜的寒意。
独自在屋檐下入睡,醒来时发现床上已铺满了半床的月光。

注释

井梧:井边的梧桐树。
凉叶:指秋天的落叶,带给人凉意。
邻杵:邻居家捣衣的声音,古代捣衣常在秋季,预示着寒冷的来临。
秋声:秋天的声音,此处指捣衣声,也象征着秋意。
独向:独自面对或朝向。
檐下:屋檐下,指室内靠近屋顶的地方。
觉来:醒来的时候。
半床月:月光洒满了一半的床铺,形容月光明亮且安静的夜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早秋之夜,诗人独自一人在屋檐下沉睡。"井梧凉叶动"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晚风轻拂树梧的声音,这声音既是自然界的低语,也是夜的呼唤,让人感到一种凉爽而宁静的气氛。紧接着,"邻杵秋声发"则透露出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是秋天特有的生活音响,它与风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安详的夜景图。

诗人沉浸于这宁静之中,"独向檐下眠"表达了他对孤寂夜晚的享受和向往。最后一句"觉来半床月"则描绘了诗人从睡梦中醒来,只见床边洒满了月光,仿佛大地也沉浸在这银白色的宁静之中。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现出诗人对于孤独与宁静夜晚的喜爱和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感官描述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展现了早秋独夜的美好意境。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早秋晚望兼呈韦侍郎

九派绕孤城,城高生远思。

人烟半在船,野水多于地。

穿霞日脚直,驱雁风头利。

去国来几时,江上秋三至。

夫君亦沦落,此地同飘寄。

悯默向隅心,摧颓触笼翅。

且谋眼前计,莫问胸中事。

浔阳酒甚浓,相劝时时醉。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早送举人入试

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

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骑火高低影,街鼓参差声。

可怜早朝者,相看意气生。

日出尘埃飞,群动互营营。

营营各何求,无非利与名。

而我常晏起,虚住长安城。

春深官又满,日有归山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早夏游宴

虽慵兴犹在,虽老心犹健。

昨日山水游,今朝花酒宴。

山榴艳似火,玉蕊飘如霰。

荣落逐瞬迁,炎凉随刻变。

未收木绵褥,已动蒲葵扇。

且喜物与人,年年得相见。

形式: 古风

早梳头

夜沐早梳头,窗明秋镜晓。

飒然握中发,一沐知一少。

年事渐蹉跎,世缘方缴绕。

不学空门法,老病何由了。

未得无生心,白头亦为夭。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