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晚望兼呈韦侍郎

九派绕孤城,城高生远思。

人烟半在船,野水多于地。

穿霞日脚直,驱雁风头利。

去国来几时,江上秋三至。

夫君亦沦落,此地同飘寄。

悯默向隅心,摧颓触笼翅。

且谋眼前计,莫问胸中事。

浔阳酒甚浓,相劝时时醉。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九条河流环绕孤独的城池,城墙高耸让人思绪飘远。
人家的炊烟多半在船上袅袅,野外的水面比陆地还要广阔。
穿过云霞的日头笔直下落,驱赶大雁的风头锐利无比。
离开故国已经多久了,江边的秋天已第三次到来。
你我也都沦落他乡,此处相逢一同漂泊。
沉默寡言面对角落,如同折翅的鸟儿般失落。
暂且谋划眼前的生活,不必追问心中的忧虑。
浔阳的酒非常醇厚,我劝你时常一醉方休。

注释

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
孤城:孤立的城池。
人烟:人家的炊烟,代指住户。
船:住在船上的居民。
日脚:太阳的光线。
驱雁:形容风力强劲,能驱赶大雁。
去国:离开故乡或国家。
秋三至:第三个秋天到来,表示时间流逝。
沦落:遭遇不幸,处境艰难。
飘寄:漂泊不定,寄居他乡。
悯默:悲悯沉默。
触笼翅:比喻受困或受限的状态。
眼前计:眼前的生计或打算。
胸中事:内心的忧虑或抱负。
浔阳: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
时时醉:常常喝醉,以消愁解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早秋时节,站在高城上眺望四周景色之情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九派河流环绕孤城、人烟半在船、野水多于地等,营造出一种淡远幽深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因离别而生出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诗中的“去国来几时,江上秋三至”表达了诗人对于流年易逝、岁月匆匆以及个人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慨。通过“夫君亦沦落,此地同飘寄”的自我安慰和对友人的关怀,诗人试图在内心寻求一丝慰藉。

结尾处,“悯默向隅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寂静,而“摧颓触笼翅”则是比喻自由之翼已被束缚,暗示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且谋眼前计,莫问胸中事”以及“浔阳酒甚浓,相劝时时醉”,通过倡导朋友们享受眼前的美好,不必过分担忧未来,借酒精洗去烦恼,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态度和生活智慧。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笔法和深厚的情感,还反映出唐代士大夫对于个人命运、国家社会的关切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共同心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早送举人入试

夙驾送举人,东方犹未明。

自谓出太早,已有车马行。

骑火高低影,街鼓参差声。

可怜早朝者,相看意气生。

日出尘埃飞,群动互营营。

营营各何求,无非利与名。

而我常晏起,虚住长安城。

春深官又满,日有归山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早夏游宴

虽慵兴犹在,虽老心犹健。

昨日山水游,今朝花酒宴。

山榴艳似火,玉蕊飘如霰。

荣落逐瞬迁,炎凉随刻变。

未收木绵褥,已动蒲葵扇。

且喜物与人,年年得相见。

形式: 古风

早梳头

夜沐早梳头,窗明秋镜晓。

飒然握中发,一沐知一少。

年事渐蹉跎,世缘方缴绕。

不学空门法,老病何由了。

未得无生心,白头亦为夭。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

远郡虽褊陋,时祀奉朝经。

夙兴祭风伯,天气晓冥冥。

导骑与从吏,引我出东坰。

水雾重如雨,山火高于星。

忽忆早朝日,与君趋紫庭。

步登龙尾道,却望终南青。

一别身向老,所思心未宁。

至今想在耳,玉音尚玲玲。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