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

东过九里松,西入飞来峰。

蟠地复际天,面面青芙蓉。

千寻具皱瘦,百穴穿玲珑。

造像始何年,劖削皆神工。

天低山翠活,雨洗春烟浓。

来瀑及奔雷,十步一支筇。

倚阑闻泉声,冷意蟠心胸。

径参情净理,默證南北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飞来峰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飞来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融为一体。

首先,诗人从地理位置入手,“东过九里松,西入飞来峰”,生动地展现了飞来峰的所在方位,仿佛读者已置身于这山林之中。接着,“蟠地复际天,面面青芙蓉”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层层叠叠的青芙蓉,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高耸与青翠欲滴的景象。

“千寻具皱瘦,百穴穿玲珑”则进一步展示了山峰的形态特征,通过“千寻”、“皱瘦”、“百穴”、“玲珑”等词语,既表现了山峰的雄伟壮观,又突出了其细腻精致的美。接下来,“造像始何年,劖削皆神工”表达了对山中石刻艺术的赞叹,暗示了飞来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天低山翠活,雨洗春烟浓”描绘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生机勃勃,而“来瀑及奔雷,十步一支筇”则展现了山中瀑布与雷鸣的震撼场景,以及登山者的体验。最后,“倚阑闻泉声,冷意蟠心胸”通过听泉声感受内心的宁静与清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径参情净理,默證南北宗”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观察,达到了内心世界的纯净与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飞来峰的自然美景,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256)

缪荃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韬光庵

云林从左折,云是韬光径。

万绿不见天,风泉满清听。

盘旋竹石间,直上数百磴。

一片江与海,虚白人空暝。

小屋清且幽,啜茗栏栻凭。

法书及名画,摧落数前定。

暮色四山生,禅房落清磬。

形式: 古风

山中谣二首(其一)

偶作山中游,愿向山中老。

只愁山中人,不知山中好。

达官爱入山,野僧爱入城。

扰扰亦无心,毋近利与名。

形式: 古风

山中谣二首(其二)

山外女采桑,山内女采茶。

不种桑与茶,偏种罂粟花。

石磴数百级,神眩足亦胝。

飞行不知苦,村妇与小奚。

野花送微馨,楚楚好颜色。

置之盆盎间,此亦数金值。

形式: 古风

再题文澜归书图

甲子值上元,妖氛扫欃枪。

偃武乃修文,杰阀增辉煌。

丁君抱书归,郑重陈缣缃。

岂徒复旧观,补缀且不遑。

迄今承学流,日夕饫谟觞。

惜哉汇与淙,蔓草萦颓墙。

中朝数人物,孰过曾与张。

上书告天子,复有溥侍郎。

任事少君俦,修复仍渺茫。

南望只文澜,奎壁腾光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