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边无节序,吟啸往时同。
故里苔三径,名园桂几丛。
琴樽孤夜月,朋旧各秋风。
坐对青山好,苍茫灏气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中秋之夜,思绪万千的情景。通过“客边无节序”,诗人表达了远离家乡的孤独与寂寞。接着,“吟啸往时同”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在异乡寻找心灵慰藉的努力。
“故里苔三径,名园桂几丛”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故乡的宁静与荒凉与异乡的繁华与热闹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琴樽孤夜月,朋旧各秋风”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夜晚独饮,月光如水,而朋友各自在秋风中忙碌或离散,更增了几分凄凉与无奈。
最后,“坐对青山好,苍茫灏气中”以自然美景作为心灵的寄托,虽然身处异乡,但面对壮丽的山色,诗人似乎找到了一丝安慰。这里的“苍茫灏气中”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广阔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东望太行路,巉岩几断崖。
易归千里梦,难遣九秋怀。
夜色霜明树,寒声叶满阶。
著书思赵邸,静掩旧茅斋。
无营诗亦苦,谩说有营劳。
鸟宿三更转,松凉孤月高。
客情疏晚计,人事重秋毫。
我欲栖林壑,忘言醉浊醪。
应接妨诗兴,淹留倍旅情。
别家仍有累,浮世岂须名。
山远暮霞色,林疏秋雨声。
此楼非我室,愁思度阴晴。
吾儿同入邺,今日汝先归。
留滞乡音改,飘零旧业违。
关河通古道,风雨暗春衣。
寄我思亲泪,西原洒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