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唐代的白云仙人所作,名为《灵草歌三十九首》中的其三十一《万通草》。诗中以“大道依仙踪”开篇,点明了修道之法需遵循仙人的足迹,暗示了追求长生不老与超凡脱俗的道教思想。接下来,“方显有神功”一句,强调了通过修炼能够展现出非凡的力量和能力。
“三黄成真体,白虎是一宗”运用了道教中的五行观念,将“三黄”(即黄帝、黄庭、黄庭经)视为修炼成仙的基础,而“白虎”则象征着一种力量或修炼的境界。这里通过“三黄”与“白虎”的对比,表达了修炼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目标。
“金丹求灵草,石匮卒难穷”则进一步阐述了修炼过程中对特殊药材(灵草)的渴求以及对知识(石匮,意为藏书之处)的探索永无止境。金丹是道教炼丹术中追求的长生不老之药,这里的描述体现了对长生之道的执着追求。
最后,“欲知铅汞了,须采草万通”以“铅汞”比喻修炼中的关键元素,暗示了通过广泛搜集和理解各种知识与经验,才能真正掌握修炼的精髓。这里的“万通”可能指的是无数的知识渠道或修炼方法,强调了修炼之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道教修炼的哲学理念和实践路径,强调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外在物质世界的追求之间的平衡,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