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别刘思中

忆昨我初往,斗杓正南陬。

阳气已汗漫,伏阴才如勾。

既见御史公,文书烦校雠。

时时延上坐,不听毁者谋。

公兄东溪老,博我诗之幽。

轩然肯相顾,妙语吐如流。

诸郎冰雪姿,学问谁朋俦。

其长遇我厚,久要何绸缪。

感知不忍去,坐阅四月周。

寒暑无停机,忽忽今已秋。

我学曾几何,我怀良独忧。

亲庭催我归,岁晏无寒不。

朋友催我归,仁义相讲求。

山林本其性,麋鹿本其游。

再拜谢所知,去去毋苦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回忆起那时我初次前往,北斗星正当南方
春意已渐浓,冬日的寒冷只剩一丝
见到御史大人,事务繁多需校对核查
他常请我上座,从不听信诽谤之言
他的兄长是东溪老人,深爱我的诗作
他欣然相待,妙语连珠不断
那些郎君们才情出众,学术上谁与他们为友
他们的长者对我厚待,长久以来关系亲密
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我在那度过了四个月
春夏秋冬不停歇,转眼已是秋天
我学识浅薄,内心忧虑重重
亲人催促我回家,年终无一日不寒冷
朋友们也催促,强调仁义之道
回归山林是我天性,与麋鹿为伴才是我所求
再次拜谢知己,就此告别,不必挽留

注释

斗杓:北斗星。
阳气:春意。
伏阴:冬日残留的寒冷。
御史公:官职名,指御史。
校雠:校对核查。
博我诗之幽:深爱我的诗作。
妙语吐如流:妙语连珠。
冰雪姿:形容人品高洁,才情出众。
岁晏:年终。
仁义相讲求:强调仁义之道。
山林本其性:回归自然是我的天性。
去去:离去,再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度正的《奉别刘思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思中的深深感激和离别之际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忆昨我初往,斗杓正南陬”回忆起当初初次来访的情景,斗柄指向南方,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接下来描述了与刘思中共事的时光,御史公公正直无私,对诗文校对严谨,且对其诗歌才华赞赏有加。

诗人提到刘思中的兄长也是一位博学之人,他们之间的交流充满智慧,友情深厚。然而,随着季节变换,诗人意识到自己应该回归家庭和寻求仁义之道,回归自然的生活。最后,诗人向刘思中表达感谢,并表示不再挽留,决定离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描绘与友人的交往和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亲情和人生道路的思考。

收录诗词(153)

度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别唐寺丞丈一首

正家巴山阳,占田才百亩。

春秋自耕稼,亦足糊其口。

中年或水旱,采蕨充饭糗。

四壁固屡空,满屋贮蝌蚪。

少蒙义方训,交口相传授。

日记数百言,勇气摩星斗。

既长游乡校,稍稍别妍丑。

父曰尔勉哉,学问贵悠久。?然铭诸内,庶几造渊薮。

奈何天降割,累累若孤狗。

三年抱忧患,忍复言进取。

洪惟太上皇,下诏罗琼玖。

提笔入贡士,肝肺始一呕。

时年二十四,一得殆天偶。

自兹青衫缚,连年事奔走。

得官涪江上,距家才百九。

一年一归安,亲族相聚首。

留连辄数月,官长怒诃吼。

三书下下考,荐者一邱叟。

浩然赋归欤,忽复失箕帚。

独身当门阑,内外事纷纠。

母曰毋自弃,一出庸可咎。

乃趋光范门,所志在升斗。

是时京宰相,来者无不受。

殷勤献三策,风化略开剖。

明日益昌学,有旨除度某。

于焉具菽水,聊以慰其母。

维南有真儒,奋起光前后。

六月冒隆暑,愿闻道枢纽。

一见晋其门,妙语得亲手。

归来欢有馀,俯仰对穹厚。

益昌异风土,日夕涨尘垢。

母也乐其乐,雅欲安户牖。

版舆不可致,徒使我心愀。

时时遣家僮,历历问安否。

具言唐益昌,盛德世希有。

爱我如骨肉,诲我如师友。

要我以名节,期我以不朽。

母曰尔得此,敬哉不可苟。

努力勤王事,毋为利禄诱。

傥有分寸补,何必侍左右。

因循不敢归,春风再花柳。

正也鲜兄弟,子职宁不负。

奉檄得初心,一舸春江浏。

区区敢有请,兵厨乞尊酒。

我欲径持归,升堂荐眉寿。

形式: 古风

奉谒夔州何异侍郎

浩荡江南春更和,几回风月又婆娑。

夔门外户千钧重,滟滪中流一节高。

蜀国移花今日事,上林种柳旧年窠。

残膏馀馥知何恨,徙倚江皋揖晋波。

形式: 七言律诗

贯之学士宠示佳作欻然有丘壑之思因反其意以招之亦朋友相勉之义伏幸采瞩

夫君隆隆如长车,方途万里无尘沙。

天公生材要有用,安得嘿嘿吟窗纱。

辛勤学问求大指,求不在他心而已。

解将岁月作工夫,定使枯株发春媚。

我家传家诗与书,家徒四壁一钱无。

年来行李环天下,直从南海薰香炉。

先生曰来子可语,以手手地传心图。

归来日日锄其恶,陶然一室皆真乐。

他年努力回羲皇,更把天心验圭角。

形式: 古风

青松一首送杨侍郎丈赴阙

东山种青松,西山种桤木。

三年已成林,十载盘空谷。

桤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两涂,成功异迟速。

早作起揽袂,庖人已炊玉。

盈车载束薪,轧轧鸣车毂。

万家争欲买,须臾无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秃。

朝夕手不停,采采尝不足。

人情贵适用,那复问荣辱。

落落青松子,岁寒抱孤独。

大可充栋梁,小亦宜桁楅。

奈何人不顾,偃蹇傲刍牧。

牵补芘风雨,无复思营筑。

有如命召公,往欲寻洛卜。

首当开明堂,号令于此肃。

明堂礼有制,伻图载简牍。

殷人崇以三,周制加其六。

广袤度尤严,所冀容群服。

奉璋列左右,天颜中穆穆。

规恢既宏远,制作难逼促。

当资合抱干,一柱扶天轴。

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倾覆。

操斤走宇内,濯濯无遗育。

坚刚老不枯,允哉东山麓。

慇勤谢匠氏,所望一留目。

勿谓道里远,登载容万犊。

君王顾之叹,巨用必收录。

脩竹操亦奇,谨毋遗脩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