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窗萱草丛,昔是何人种。
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
此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通过萱草这一植物,展现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联系。"西窗萱草丛,昔是何人种",开篇即以萱草为引,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回忆与故事的环境之中。萱草,又名忘忧草,常被用来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慰藉。
"移向北堂前,诸孙时绕弄",诗人接着描述了萱草从西窗移到北堂的情景,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对植物的照料与爱护,更蕴含着家族传承与情感延续的意义。诸孙围绕萱草嬉戏,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欢乐,同时也暗示了萱草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维系家庭情感纽带的重要象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萱草在家庭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厚情感价值。朱熹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之中,感受到了萱草背后那份超越植物本身的生命力与情感力量。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端居春向残,夏气已清穆。
睡起悄无人,风惊满窗绿。
晨起独行园,花药发奇颖。
犹嫌坠露稀,更汲寒泉井。
川流汇南奔,山豁类天辟。
层甍丽西崖,朝旦群峰碧。
方舟越大江,凌风下飞阁。
仙子去不还,苍屏倚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