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其二)

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沾讲舌乾。

陛楯诸郎空雨立,故应惭悔不儒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皇帝刚刚打破清晨的寒冷,茶碗还留有讲经的余温。
侍卫们站立如雨,徒然无为,只因未能戴上儒雅的冠冕而感到惭愧。

注释

上尊:皇帝。
初破:刚刚打破(寒冷的气氛)。
早朝:清晨的朝会。
茗碗:茶碗。
仍沾:仍然残留。
讲舌乾:讲经后的口干。
陛楯:宫殿台阶上的卫士。
诸郎:众位郎官。
空雨立:站立如雨般密集。
惭悔:感到惭愧。
不儒冠:未能戴上儒者的冠冕。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当前处境的感慨。

"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沾讲舌乾。"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上尊”指的是皇帝或高位之人,“初破”则意味着刚开始接触的意思,可能是指诗人早晨起来后,品尝到皇帝赐予的茶叶,感受到了一丝寒意。茗碗,即茶碗,还沾留着讲述古籍时舌尖上的干燥,这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淡泊的心境。

"陛楯诸郎空雨立,故应惭悔不儒冠。" 这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自责与反思。陛楯,即宫殿前的柱子;诸郎,指的是年轻的官员或士人;空雨立,是形容等待之中的无奈和孤独。故应惭悔,不儒冠,则是说过去不够严肃认真,没有戴上应该戴的帽子(即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未能尽心尽力的懊恼。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苏轼特有的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过去的反思与自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其三)

两鹤摧颓病不言,年来相继亦乘轩。

误闻九奏聊飞舞,可得徘徊为啄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其四)

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岁犹存铁石心。

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送宋构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春波如天涨平湖,鞓红照坐香生肤。

帣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

形式: 古风

郭熙画秋山平远

玉堂昼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

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

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

恰似江南送客时,中流回头望云巘。

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

为君纸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从公游如一日,不觉青山映黄发。

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