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胡汲仲兄弟登香远楼

策杖探幽胜,同登况二难。

江山双极目,宇宙一凭栏。

春色啼莺破,孤城拥浪寒。

遥遥烟霭里,犹作故宫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拄杖探寻幽深美景,一同登山更是难得的体验。
站在江山的巅峰,放眼望去,仿佛整个宇宙都在眼前。
春天的景色中,黄莺的歌声打破宁静,孤城被寒冷的海浪包围。
在遥远的烟雾缭绕中,还能看到昔日皇宫的影子。

注释

策杖:拄杖。
探幽:探寻幽深。
胜:美景。
同登:一同登山。
况:何况。
二难:难得的体验。
极目:放眼望去。
宇宙:整个世界。
春色:春天的景色。
啼莺:黄莺的歌声。
孤城:孤零零的城市。
拥浪寒:被寒冷的海浪包围。
遥遥:遥远的。
烟霭:烟雾。
故宫:昔日皇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开篇“策杖探幽胜,同登况二难”两句,表达了与兄弟一同攀登高远之地,以策杖为伴,探寻隐秘之胜,体现出一种冒险求真的精神和对自然挑战的勇气。

紧接着,“江山双极目,宇宙一凭栏”两句,则通过“极目”和“凭栏”的动作,展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望,将江山、宇宙尽收眼底的一种胸襟壮阔。这里的“双极目”指的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或高度去观察江山,而“一凭栏”则是将整个宇宙都纳入了视野之中,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万象的全景式把握。

下片“春色啼莺破,孤城拥浪寒”两句,转而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画面。春天的美丽色彩被莺鸟的歌声所打破,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而“孤城拥浪寒”则展现了一个边塞孤城的萧瑟景象,城中之人在波涛汹涌的江水环绕下,感受到了春日的清凉与寂寞。

末尾两句“遥遥烟霭里,犹作故宫看”则透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诗人远观那迷离的烟霭之中,依稀可辨出的是古代宫殿的轮廓。在这里,“烟霭”不仅是自然景象的一部分,更是历史沧桑的见证,诗人的心中似乎仍旧保留着对往昔繁华宫阙的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江水、春色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古代遗迹的怀念,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历史感。

收录诗词(104)

方凤(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景山。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字:韶卿(韶父)
  • 号:岩南
  • 籍贯:宋元间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40—1321

相关古诗词

次陈浦泉教授渡江韵

笑拂湖亭柳,春归客亦归。

塔云连岫暗,帆雨绝江飞。

老觉游非壮,癯应遁却肥。

有诗充古锦,尚不愧林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西鹿田寺听雨

禅栖投倦客,山雨起更阑。

窗叶散幽响,石林生峭寒。

洞深犹暗瀑,江远忽飞湍。

想像云萝外,应宜晓色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吴良贵雪中归

别时黄菊映郊扉,转眼寒风刮毳衣。

丰瑞正当三白见,修程适自四明归。

因思水国银兼浪,胜看山乡玉作围。

老去羊羔总陈迹,坐毡犹喜客堪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呈皋羽

依依莲社客,斗酒共相酬。

臭味语中得,荣名杯上浮。

世情馀百变,吾道合千秋。

肯信张平子,穷居但四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