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避难

拿舟来避难,别我钓鱼矶。

帆卸遮春雨,衣濡晒落晖。

南师闻鞑走,北马逐人飞。

见说漳桥断,銮舆曷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乘船去避战乱,离开我常垂钓的地方。
船帆收起遮挡春雨,湿衣服晾在夕阳下晒干。
南方军队听说敌虏逃窜,北方的马匹追击人群。
听说漳桥已被破坏,皇帝何时能返回京城?

注释

舟:船只。
避难:躲避灾难或战争。
钓鱼矶:垂钓的岩石或地点。
帆卸:收起船帆。
春雨:春季的雨水。
落晖:落日余晖。
南师:南方的军队。
鞑: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走:逃跑。
北马:北方的骑兵。
逐人飞:追逐人群如飞。
漳桥:地名,可能指具体桥梁。
銮舆:古代皇帝乘坐的车驾。
曷日:何时,何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动荡不安时期,选择乘船逃离战乱的景象。开篇“拿舟来避难,别我钓鱼矶”表明诗人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钓鱼之地——“钓鱼矶”,这个地方名可能是虚构的,用以表达对旧日安宁生活的留恋。

接着,“帆卸遮春雨,衣濡晒落晖”写出了诗人在船上所遭遇的天气变化。帆被春雨浸湿,自身也因此而湿透,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避难途中的艰辛与不适。

“南师闻鞑走,北马逐人飞”一句,则是对外界战乱的描述。“南师”可能指的是南方的军队,而“北马”则是北方的征战之马。这两句通过强烈的动词“走”和“飞”,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表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最后,“见说漳桥断,銮舆曷日归”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家园破败的担忧。这里的“漳桥”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某个重要地点,而“銮舆”则是指装饰华丽的车辆。通过这些细节,诗人表达了对返家的渴望以及对和平时光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逃离与流离失所,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在战乱中的动荡不安。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时代的悲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收录诗词(346)

丘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兴寺值雨次吴警斋先生韵

松风一道作秋声,阅尽山僧相送迎。

佛法西来随处见,梅花老去为谁清。

亦知身是客中客,试问朝来晴未晴。

一笑大雄山下路,幽人携手每同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方广寺

故人昔日此留题,因入招提为觅诗。

石鼓长存僧屡换,窟泉尚在马安之。

风檐落叶仍唐桧,苔壁生尘且宋碑。

蝴蝶不知春已去,过墙犹顾旧花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过李氏山房清坐对雨

千林同霢霂,一室淡虚明。

馀润浮窗眼,轻寒入鸟声。

纷纷度陇白,亹亹逼人清。

相对焚香坐,油然道气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野塘用杜老韵

蛙浮成出字,雨点作圆纹。

荷叶多于草,炊烟远似云。

水清鱼可数,村近鸭成群。

何日营茅屋,来兹避世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