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双山歌

永和四境千万山,双山之势尤㠝岏。

两峰对峙若天阙,中有一境通人寰。

南峰突兀半空里,连岫峨峨方并起。

苍松古木何萧森,朔风搜搅鸣不已。

北峰形状尤奇瑰,怪石刻镂楼与台。

上有云屏立霄汉,隔碍星斗回风雷。

我来登览值冬暮,攀缘石磴到高处。

沧瀛碣石觉东倾,弱水昆崙在西顾。

俯瞰累累冈阜多,巨壑无底如盘涡。

远近幽深杳难测,寒云冷雾纷荡摩。

因思未辟天与地,澒洞无涯惟水气。

轻阳一隙渐飘浮,大块无边遂凝滞。

波涛荡漾成高低,刚为金石柔土泥。

此山想得阳之极,层峦削出天之西。

独恨古来壮游者,足迹不到兹山下。

遂令奇绝委幽穷,无由题品继风雅。

我才虽非作者流,爱此欲去还夷犹。

摩娑石壁写长句,千古当与山同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永和双山歌》描绘了永和四境中双山的壮丽景色,诗人薛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双山的雄伟与神秘。诗中不仅描绘了山势的险峻与奇特,还通过“苍松古木”、“朔风搜搅”、“云屏立霄汉”等意象,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力,营造了一种既壮阔又幽深的意境。

诗人登临双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深邃,从“沧瀛碣石觉东倾,弱水昆仑在西顾”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天地之大的感慨。同时,通过对山下“累累冈阜”、“巨壑无底”等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受。诗人在登高望远的同时,也反思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的变化。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双山美景的热爱与不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成为后人欣赏与传颂的对象,与山共存。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收录诗词(1331)

薛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凤凰台歌次虚庵韵

吾闻凤鸟不与凡禽栖,隆周之时曾集丰镐西。

锵然一鸣向人世,喧啾百鸟不敢争与啼。

昔有名臣黄霸生汉世,治民之才迥与时流异。

颍川出守曾几何,休风数感灵禽至。

灵禽文彩明山川,和音哕哕闻中天。

遂筑高台表神异,台空凤去馀千年。

只今坏埒才数尺,野鸟纷纷竞来集。

简册空存纪瑞年,荆榛不复快睹迹。

我来跋马登高丘,荒台已远犹回头。

为忆循良心耿耿,缅怀瑞物情悠悠。

凤台凤台重披访,往事何须空怏怅。

方今圣明治理登俊良,会见一朝飞去青云上。

形式: 古风

舟中苦热

大江千里流炎日,暑气波光互蒸湿。

火云压风空不来,舟中苦热何太剧。

坐睡昏昏汗雨流,对食欲餐还复休。

扣舷直欲发狂叫,安得少昊回清秋。

安得少昊回清秋,一洗烦热情悠悠。

形式: 古风

洞庭湖歌

吾观庖牺龙马图,五行惟水居其初。

自从清浊奠高下,山泽通气无时无。

荆南之水亦众矣,壮观惟有巴陵湖。

世俗相传八百里,足迹未到空踌躇。

今秋持节来南楚,舟泊岳阳访奇古。

登楼始得肆遐观,万顷洪涛际天宇。

如从东岱窥沧瀛,一点仙山隔烟雨。

长风歘起层霄间,渤渤汹汹增狂澜。

轰天揭地急雷鼓,排空炫日堆银山。

须臾风止波涛定,涵泳虚空开玉镜。

金乌饮渊千丈红,白鸥落影一行动。

行客喜甚无氛埃,连翩大舸争往来。

我亦飘然下楼去,放舟中流何快哉。

蜀江西来半天泻,潇湘南接苍梧野。

一剑横空有所之,丈夫不作悠悠者。

洞庭洞庭七泽雄,邹鲁昔有观澜翁。

我今赋此良不苟,乃知有本无终穷。

形式: 古风

沅州春日歌

南州二月春来早,绿水青山四萦绕。

城中何处足春光,御史台中富花草。

窗外青梅结子稀,门墙桃李争晴辉。

映日红绡正缕缕,漫空白雪何霏霏。

芍药锦苞犹未启,兰荪露叶光泥泥。

杨柳风搓碧玉丝,芭蕉叶吐青鸾尾。

苔茵展地萱草长,千红万紫遥相当。

竹林好鸟自鸣寂,菜畦蛱蝶殊悠扬。

生意由来满天地,妆点池台足佳致。

门清祗觉白昼长,庭閒况复游丝细。

静观元化深无涯,中心默默含春熙。

愿效冰霜达阳气,普期八表仁风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