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试中秋

风露凄清昼漏残,月华缥缈凤城端。

三天如水销银汉,万里无云泻玉盘。

燕塞河山秋气迥,汉家宫阙夜光寒。

一声长笛思千里,倚啸重楼十二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风露、宫殿、河流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联“风露凄清昼漏残,月华缥缈凤城端”,开篇即以“风露凄清”渲染出夜晚的凉爽与宁静,与白日的燥热形成对比。“月华缥缈”则描绘了月光的轻盈与飘渺,仿佛从遥远的天际洒落。“凤城端”则点出了地点,暗示此地为京城,增添了皇家的威严与神秘感。

颔联“三天如水销银汉,万里无云泻玉盘”,进一步描绘了月色的纯净与广阔。将月亮比作“销银汉”的流水,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清澈与流动感;“泻玉盘”则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皎洁的月光所覆盖。

颈联“燕塞河山秋气迥,汉家宫阙夜光寒”,转而描写边塞与皇宫的景象。通过“燕塞河山”与“汉家宫阙”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特别是“秋气迥”与“夜光寒”,既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冷寂。

尾联“一声长笛思千里,倚啸重楼十二栏”,以“长笛”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在如此宁静的夜晚,一曲悠扬的笛声穿越千里,触动了诗人的心弦。最后,“倚啸重楼十二栏”则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面对着月色与笛声,思绪万千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深邃,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馆课闻蝉

宴坐虚堂对午阴,宫蝉处处递悲吟。

沈涵自咽金茎露,断续长依玉树林。

镇日繁声尘界远,寥天清籁禁云深。

萧森正自多秋兴,听入泠风转不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馆课冬至朝天官习仪遇雪

玄都三日敞朱扉,绵蕞初开素雪飞。

坛月低凝仙阙树,宫花徐落侍臣衣。

千门爽气龙楼晓,十里寒光玉佩归。

明日君王郊泰畤,总疑琼岛在天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秋日有怀朱长君可大

谈经几日别东州,回首谁登济上楼。

素月芳尊成远梦,长天极浦足离愁。

书传蓟北霜鸣远,人在漳南玉露秋。

一水蒹葭江口路,何时却见北来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代寿太宰蒲坂杨公六十

璇枢一柱旧承天,花甲今称始寿年。

九塞烟尘归指顾,两朝文物入陶甄。

南山近傍芙蓉阙,左省高开玳瑁筵。

自是关西旧阀阅,朱轮绣毂满堂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