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名为《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这里,“恩”指的是君恩或是自然恩赐,即生活所给予的美好与支持。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无法回报这些恩惠的遗憾,同时也在询问通往目的地的道路究竟有多远。这两句话传递出一种深深的自责和对旅途长度的无奈。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大雁在遥远的天际飞翔,与秋日的阳光相呼应;千山之巅共同见证着傍晚时分的阳光。这里,“万里”和“千峰”都是夸张的手法,用以形容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诗人回忆起过去的遊历,现如今却要踏上一条更加遥远的道路,这条路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远离,更是精神上的背离家乡。这里,“旧游”指的是往昔的旅行经历,而“此去更违乡”则表达了对故土的留恋和即将到来的旅途带来的孤独。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诗人在深山中行走,每天清晨都能见到露水滴落在衣襟上。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以及他对于旅行、离别和家乡的深切感受。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
听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萧萧五马动,欲别谢临川。
落日芜湖色,空山梅冶烟。
江湖通廨舍,楚老拜戈船。
风化东南满,行舟来去传。
诏书徵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阊阖九天通奏籍,华亭一鹤在朝行。
沧洲离别风烟远,青琐幽深漏刻长。
今日却回垂钓处,海鸥相见已高翔。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