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的《和叔夏视穫三首》中的第三首,主题围绕着丰收的季节和对农事的感慨。首句“天赐丰年岂不时”表达了对上天赐予丰年的好时机的赞美,暗示了农人的辛勤努力得到了回报。接着,“闵公荒度效徂岐”借用了古代贤君闵公的典故,批评了那些不珍惜时光、荒废农事的行为,与前句形成对比。
“经丘烈日能焦扇,独夜秋风已泛帷”两句描绘了田间的劳作场景,烈日炎炎下,连扇子都可能被晒得发烫,而夜晚秋风吹过,似乎也在提醒人们收获的紧迫。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农人生活的艰辛与勤劳。
“岂愧石兄推竹弟,聊斟杜酒破张梨”运用了比喻,将农人比作石兄和竹弟,形象地表达出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劳作的情景,同时借杜酒和张梨来寓意丰收的喜悦,体现了诗人对农人辛勤劳作的肯定和对他们朴素生活的欣赏。
最后,“过门若有樊迟问,老子于中正遍知”以樊迟问孔子的典故收尾,表明诗人自己对农事也有深入的理解和尊重,如果有人询问,他也能如老子般详尽地解答,显示出诗人对农业知识的熟悉和对农民的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赞美了丰收,也批评了浪费,表达了对农耕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深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