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怨

君不见吴王宫阁临江起,不见珠帘见江水。

晓气晴来双阙间,潮声夜落千门里。

句践城中非旧春,姑苏台下起黄尘。

祗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可曾见那吴王宫殿傍江而立,现虽不见珠帘却只见江水滔滔。
清晨的雾气在双阙间晴朗开来,夜间的潮声落入千门深锁的宫内。
句践城中已非往昔的繁华之春,姑苏台下只扬起一片黄尘。
如今只剩下西江的月亮,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里的那些人。

注释

君不见:一种表达方式,意指‘你难道没有看到吗’。
吴王宫阁:指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所建的宫殿。
临江起:靠近江边建立。
珠帘:装饰华美的帘子,常用于富贵人家或宫殿。
江水:此处特指流经宫殿旁的长江。
晓气:清晨的雾气或氛围。
双阙:宫殿前的两座高大门楼。
潮声:海潮的声音,此地可能指长江的潮水声。
千门:形容宫殿门众多,代指宫殿。
句践城:即越王句践的都城,这里泛指古越地,引申为历史变迁。
非旧春:不再是过去的春天,比喻往日的繁荣不再。
姑苏台:古代著名台榭,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象征昔日的辉煌。
黄尘:尘土飞扬,象征衰败与遗忘。
祗今:如今,现在。
西江月:西江上的月亮,也可理解为特定的景物,寄托怀古之情。
曾照:曾经照亮。
吴王宫里人:吴王宫殿中的古人,代指昔日的贵族与宫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与怀旧的氛围。开篇“君不见吴王宫阁临江起,不见珠帘见江水”两句,通过对听者提问的方式,强调了吴王宫殿的宏伟以及它与江水相望的壮丽景象,同时点出了珠帘作为内外隔绝的元素,突显了宫中的隐秘和距离观者的遥远。

接着,“晓气晴来双阙间,潮声夜落千门里”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早晨明净的空气穿透宫阙,以及夜晚潮汐涌入宫门的声音,这两种不同时间段的景象对比,显示出吴王宫在自然轮回中的孤独与沉重。

“句践城中非旧春,姑苏台下起黄尘”两句,则转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句践指的是古代吴越之战,春意不再,表明时间流逝、世事变迁,而“姑苏台下起黄尘”则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感,黄尘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往昔繁华的消散。

最后,“祗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两句,诗人表达了现实与过去的对比,只剩下西江明月依旧,而曾经沐浴在这月光下的吴王宫中人物,却早已不再。这里的“祗今”强调了现在与过去的断裂,“唯有”则表现出一种无奈和留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王宫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感,以及对过往繁华时光的无限怀念。

收录诗词(1)

卫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石伞峰

威凤昔未起,兹山嘉气深。

逶迤抱川阜,萝茑方沈沈。

龙节稍岩径,星轩伴幽寻。

尝闻谢公事,今嘉昭旷心。

绝顶上巍峨,秋晨好登临。

芦洲辨微色,天籁闻虚吟。

支策睇归湖,舒情凝远岑。

徘徊绕灵伞,登坐延芳襟。

溪路锁重扃,松门交翠阴。

贞姿在空谷,瑞色仍栖林。

晚霭覆回汀,轻桡环碧浔。

探奇幸陪唱,愿继咸池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晚投南村

客行逢日暮,原野散秋晖。

南陌人初断,西林鸟尽归。

暗蓬沙上转,寒叶月中飞。

村落无多在,声声近捣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经太华

太华五千寻,重岩合沓起。

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

上有千莲叶,服之久不死。

山高采难得,叹息徒仰止。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莫言闲话是闲话,往往事从闲话来。

何必剃头为弟子,无家便是出家人。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