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野步

闲步不觉远,萧萧木落初。

诗情抛阃阈,江影动襟裾。

阁北鸿行出,霞西雨脚疏。

金峰秋更好,乞取又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随意漫步不知不觉已远离原地,树木开始落叶,声音萧瑟。
诗兴大发,超越了门限,江面的波光映照在衣襟上摇曳生姿。
阁楼北边,大雁成行飞过,西边天空,稀疏的雨点洒落。
秋天的金色山峰景色更美,若能取来欣赏,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注释

闲步:随意漫步。
萧萧:形容落叶声。
诗情:创作诗歌的情感。
阈:门槛,这里指创作的界限。
江影:江面的倒影。
鸿行:雁群飞行。
雨脚:雨滴。
金峰:泛指金色的山峰。
乞取:请求获取,此处指欣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首句“闲步不觉远”表明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步时,对周围环境的亲近感和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完全沉浸于这宁静而美好的秋日之中。

接着,“萧萧木落初”则描绘了树叶初秋开始飘落的声音,这个场景不仅是视觉上的,也是听觉上的,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通过“萧萧”一词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随意的自然感。

“诗情抛阃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随着这秋天的景色而涌动,仿佛要超越一切束缚,将内心的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里,“阃阈”指的是门槛,但在此处也可以理解为世俗的束缚和限制。

“江影动襟裾”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这秋天景色的欣赏和内心的感受。“江影”指的是水中的倒影,通常是指月亮或星辰在静谧的水面上的映照,但此处也可能泛指一切自然之美在水中投射的影子。“动襟裾”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流露,仿佛是自然景色在他心灵上引起的涟漪。

“阁北鸿行出,霞西雨脚疏”两句增添了一种开阔与远离。这里,“阁北”可能指的是宫殿之北,而“鸿行”则是大雁飞翔时排列成行的景象;“霞西雨脚疏”则是在描绘一场即将来临的雨,雨云在天边聚集,但还未完全覆盖整个天空。这些意象既增加了画面的广阔,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与自由。

最后,“金峰秋更好,乞取又何如”则是诗人对这秋日之美的赞叹和追求。“金峰”可能指的是金色的山峰,这里的“秋更好”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一种超越常态的欣赏和喜悦,而“乞取又何如”则是在询问,如果要再次寻找这样的美景,那将如何能够获得呢?

总体来说,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无限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秋晚野居

僻居人不到,吾道本来孤。

山色园中有,诗魔象外无。

霜禾连岛赤,烟草倚桥枯。

何必求深隐,门前似画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秋望寄王使君

静蹑红兰径,凭高旷望时。

无端求句苦,永日壑风吹。

大月生峰角,残霞在树枝。

祗应刘越石,清啸正相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览李秀才卷

香沐整山衣,开君一轴诗。

吟当秋景苦,味出雪林迟。

经济几人到,工夫两鬓知。

因嗟和氏泪,不是等闲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览姚合极玄集

至览如日月,今时即古时。

发如边草白,谁念射声□。

好鸟挨花落,清风出院迟。

知音郭有道,始为一吟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