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七)

惟南有美橘,惟北有美栗。

厥包或颇同,厥味信不一。

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

物本不负人,人自负于物。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方有美好的橘子,北方有美好的栗子。
它们的外表或许相似,但味道确实不同。
天地难道没有情感?万物都有果实。
事物本身并没有辜负人,而是人对事物有所期待。

注释

惟:只有。
南:南方。
美:美好的。
橘:橘子。
北:北方。
栗:栗子。
厥:它们的。
包:外表。
或:或许。
颇:相当。
味:味道。
信:确实。
岂:难道。
情:情感。
草木:万物。
实:果实。
负:辜负。
人: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七)》,主要通过对南北方水果——橘与栗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与物关系的哲思。

首句“惟南有美橘,惟北有美栗”描绘了地域特色,南方盛产甘甜的橘子,北方则以板栗闻名。接下来的“厥包或颇同,厥味信不一”指出虽然外表可能相似,但味道却大相径庭,暗示世间万物各有其独特性。

“天地岂无情,草木皆有实”进一步延伸到自然界,强调天地赋予万物生长的能力,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特性。最后两句“物本不负人,人自负于物”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事物本身并无负人之处,问题往往出在人的欲望和对待事物的态度上,人们常常对物欲求过多,而忽略了顺应自然的道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物喻理,体现了邵雍诗歌中常见的理学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六)

饱霜梨多红,久雨榴自罅。

此果世称珍,厥味是可诧。

地有百物备,天无一言挂。

我患尚有言,不得同造化。

形式: 古风

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五)

九月气乍肃,衰柳犹有蝉。

霜外疏钟断,风馀清籁传。

千山乱远月,一鹗摩高天。

自非出世人,而敢危行言。

形式: 古风

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四)

人老秋更老,山深水复深。

高木已就脱,慧禽空好音。

筋骸非曩日,道德负初心。

赖有馀编在,时时尚可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秋怀三十六首(其二十三)

池荷日取败,篱菊日就荣。

其于品汇间,自与节气争。

盛衰不同时,贤愚难并行。

安得松桂心,四时长青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