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虔州的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充满了对地方风土人情的深情厚意。诗人以“漫与坡仙踵后尘”开篇,借苏轼(坡仙)之名,表达了自己对虔州山水的向往与探索之情。接下来,“此邦揽胜往来频”一句,点明了诗人频繁造访此地,流连于美景之间。
“山中自古有明月,郭外至今无逸民”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赞美山中自古以来就有如明月般璀璨的景致,另一方面则感叹城外至今未见隐逸之士,暗含对现代社会浮躁之风的感慨。
“榕倚荒祠空阅岁,兰寻绝巘远藏春”描绘了榕树与兰花在荒祠与绝巘中的生长状态,前者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后者则在遥远之处隐藏着春天的生机,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最后,“穷经更向皇初溯,可有奇踪赣巨人”表达了诗人深入研究历史文化的决心,并询问是否能找到赣地的杰出人物的踪迹,体现了对地方文化传承与发掘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虔州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热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