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毅甫惠梅竹茶曲

春前识寒梅,雨里见脩竹。

一水自浮花,六神休捣曲。

清惠非尘埃,佳章亦金玉。

毫发无重轻,此意可励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陶所作,名为《和毅甫惠梅竹茶曲》。诗中描绘了春日里寒梅与修竹的景象,以及清雅的茶曲,营造出一种高洁脱俗的意境。

首句“春前识寒梅”,点明时间在春天来临之前,诗人已先一步感知到了梅花的早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雨里见脩竹”一句,描绘了在春雨中竹子挺拔的姿态,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水自浮花”则以流水带花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六神休捣曲”可能是指音乐或某种艺术创作,暗示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清惠非尘埃”表达了诗人对清新、纯净之物的赞美,认为它们远离世俗的污浊。“佳章亦金玉”则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比作珍贵的金玉,强调其价值和魅力。

最后,“毫发无重轻,此意可励俗”表达了诗人希望以自己的作品激励世人,去除世俗的偏见和轻重之分,追求更高尚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艺术之美,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注重精神修养的文化特质。

收录诗词(409)

吕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即席送尧天

行行重行行,千里秦蜀道。

落日飞孤云,秋风荡衰草。

极望快归目,深思感幽抱。

吾俗有谣言,公还一何早。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说学送句辅元赴普慈

六经圣人心,言以寓微意。

著示万世教,大略归简易。

先儒事研覃,传注发奥秘。

其间岂无失,十数才一二。

沿波而讨源,自可见极致。

学者不务此,纷纷竞非是。

所得方一毫,已谓尽千里。

譬如就寸管,窥觇九清位。

又如持小蠡,测度巨浸水。

近年经术兴,众说尤鼎沸。

或沿老佛解,或取鬼神议。

或以对偶求,或用点画治。

往往勤万言,区区释数字。

茫昧超洪荒,高阔等天地。

幽欲根死生,明欲混愚智。

五常孰为常,百氏孰为氏。

古今名家学,一旦尽委弃。

老生分退缩,钳口深有畏。

晚辈互驰骋,锐力不少避。

兹事系风化,贤者慎措置。

吾乡句夫子,天禀最纯粹。

事亲存至行,执卷考精理。

平生耽道腴,大嚼得鼎味。

使之典胄席,琢玉成贵器。

不尔坐泮宫,好音变恶类。

头白颜已苍,犹从一麾寄。

普慈实名郡,良俗先礼义。

斯文久磨淬,浮笔耻诵记。

有心欲闻韶,作乐虑惉懘。

有道欲适远,驱车患轩轾。

兹焉遇儒师,于学有统帅。

公若舜权举,明若轩鉴视。

珍若太羹饱,快若醇酎醉。

诗书文翁治,教育孟轲志。

虽则憩甘棠,清风似槐市。

形式: 古风

答宇文公南

少年从君游,于今已头白。

逡巡三十载,光景如昨日。

追怀当时事,感慨横胸臆。

贤侯在泮水,多士凡数百。

探道先渊源,学文重气格。

君常露华采,流品推第一。

西南有豪俊,自此贵名出。

天池可直上,中减扶摇力。

不免逐鹪鹩,抢榆暂栖息。

北窗换五斗,轻重固不敌。

况当念赤子,安忍负愧色。

归来林下泉,屡把尘衣涤。

南溟徒尔慕,腐鼠莫我嚇。

清樽及黄卷,两与圣贤觌。

伊予最不肖,厚幸蒙贲饰。

归田尚无计,苟禄惟自责。

因循得瘖病,放荡成笑疾。

持此答长谣,惭无双白璧。

形式: 古风

西风起高原一首奉送应之太博东归

西风起高原,万象动秋色。

渺瀰洁寒流,惨淡升杲日。

嗈嗈云端雁,所响知自择。

岂独顺寒暑,行将避矰弋。

萧萧林间叶,早暮见疏密。

危梢怯摇撼,懔若遇彊敌。

骚人与志士,趋向在幽寂。

悲歌节物变,浩叹岁月失。

远忧积不解,难以斗酒涤。

中夜抚鸣琴,馀声写沈郁。

窃尝穷天运,舒惨固其职。

胡为世网中,情熊异休戚。

达观殊不尔,旷怀居自适。

伟欤当世贤,明爽照今昔。

孤高松柏操,肯与霜雪易。

磊落鹰隼拳,何惮狐兔击。

天涯共一笑,肝胆露纤悉。

相从恨不早,此别重嗟惜。

夷途快览望,还驭忘涉历。

悲哉宋玉赋,安可赠行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