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默通真说因戒而定云是小乘渐法然至则成大其致一也赵少师叔平览之有疑见问以此答

即定非存出入间,照而常寂所居安。

将心起用知逾远,有眼无光见亦难。

向上本来惟一路,初机聊为立三关。

莫于此地分延促,弹指时中海水乾。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寂默通真说因戒而定云是小乘渐法然至则成大其致一也》由宋代诗人张方平创作,通过精炼的语言,探讨了修行与悟道的深邃哲理。

首句“即定非存出入间”,开篇便点明了内心的宁静并非源自外界的进出,而是内在的自我调适与定力的修炼。接着,“照而常寂所居安”进一步阐述,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内心也能保持平静,不受外界干扰,这种状态便是真正的安宁。

“将心起用知逾远,有眼无光见亦难。”这两句诗揭示了内心的觉醒与洞察力的关系。只有当心灵真正觉醒,才能超越表面的感知,看到更深层次的事物。然而,对于那些尚未觉醒的人来说,即使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也可能难以理解或忽视。

“向上本来惟一路,初机聊为立三关。”这里提到修行之路,无论多么复杂,其实都是一条主线。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设立一些阶段性的目标(三关),以帮助他们逐步深入,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莫于此地分延促,弹指时中海水乾。”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相对性以及修行过程中的耐心与坚持。在修行的过程中,不应过于执着于时间的长短,因为真正的转变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就像弹指之间,海水可以干涸,说明变化可以在瞬间完成,提醒人们要保持警觉,把握当下,让心灵得以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修行的本质,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提升自我。

收录诗词(307)

张方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坐忘论

正一初传王远知,后来体用益精微。

惟无矜贵为真地,但涉成亏即世机。

松径风声犹有待,糠炉火候事终违。

便令直了九丹术,不到坐忘何处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览九丹上化经寄南都王宣徽君贶

上清紫简世传稀,中有灵都妙旨微。

云雾披光丹凤出,风雷接势赤龙飞。

琴心三叠胎仙舞,籥筦双迎帝子归。

幸得九天真一诀,尘劳何事尚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读穆天子传

八龙长鹜造昆丘,七萃前驱纵逸游。

遇雪自裁黄竹唱,捧觞喜答白云讴。

羽陵广奏随风逝,崦阜铭踪共日留。

惆怅璧台人不返,乐池遗恨素波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读樊川集

不遇元和得献谟,望山东北每长嘘。

独赓唐律雅风后,更注孙篇俎豆馀。

霅水胜游成怅望,杜川归事竟踌躇。

中年遽使山根折,尽写雄襟在此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