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
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表明诗人选择了一个偏僻的所在,那里的道路因少有人迹而显得更加荒凉。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超脱。
接下来的"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则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山中的春天,酒已经酿好,这里不仅有自然的美丽,还有简单而纯净的生活。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安顿心灵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无限向往。
不详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
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黄金销未尽,祗为酒家贫。
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