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宋代的禅宗诗歌《颂》,由释令滔所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佛教中“放下”与“觉悟”的哲理。
首句“放却牛绳便出家”,形象地描绘了出家人的自由与解脱,如同解开了束缚牛的绳索,获得了心灵的解放。这里的“牛绳”象征着世间对人的束缚与羁绊,出家则是寻求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
次句“剃除须发著袈裟”,进一步描述了出家人的外在变化——剃去头发,穿上袈裟,这是佛教僧侣的典型装扮,象征着对世俗身份的放弃,以及对佛法的追求和信仰的坚定。
“有人问我西来意”,这一句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即如果有人问起出家人西行的目的或意义,这不仅是对出家人修行动机的询问,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这里的“西来”可能暗指佛教的起源地印度,也可能是对内心深处寻找真理之旅的隐喻。
最后,“拄杖横挑啰哩啰”,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出家人的自在与洒脱。拄杖横挑,不仅是一种行走的姿态,更蕴含着对生活态度的表达——不拘泥于形式,随缘而行,自在逍遥。同时,“啰哩啰”可能是出家人行走在路上时的口头禅,或是某种特定的唱诵声,强调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喜悦。
整体而言,《颂》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动作,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放下、觉悟和内心自由的深刻哲思,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的解脱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