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兰陵王·柳》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以“柳”为题,描绘了柳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与情感的寄托。
词的开篇“倚空碧。金缕毵毵弄色”,以“空碧”渲染出一种高远、宁静的氛围,而“金缕毵毵弄色”则生动描绘了柳枝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光泽,轻轻摇曳的情景,展现出柳树的生机与美丽。
接下来,“东城树、曾记手栽,宿雨朝烟过寒食”一句,通过回忆栽种柳树的场景,以及寒食节前后雨水和晨雾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情感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飞花旧巷陌。谁忆尘梁燕迹”中,“飞花”象征着季节的更替,而“旧巷陌”和“尘梁燕迹”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燕子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不禁思绪万千。
“青芜地、如对故人,离合频年未头白”这一句,将青草地比作故人,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离别与重逢,年复一年,却未曾老去,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对生命流逝的深深思考。
“单衣又寒恻。看远岸嘶骢,前渡浮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单薄的衣物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冷冽,远处的岸边马嘶声起,渡口漂浮着船只,这些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预示着新的开始。
“桃花流水春归急。愁弱絮飘堕,化萍无影”中,“桃花流水”象征着春天的迅速离去,而“弱絮飘堕,化萍无影”则描绘了柳絮随风飘落,最终消失无踪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哀愁。
“闻歌江上付太息。甚杯酒消得”这一句,通过听到江上的歌声,引发了深深的叹息,似乎在寻求酒来消解心中的愁绪,但这种愁绪似乎难以真正消散。
最后,“脉脉。意犹昔。待栗里人归,重卧窗北。当门五柳垂丝直。任朔雁秋老,暮鹃春泣。龙池无梦,但醉里,听夜笛。”词人以“栗里人”自喻,期待着回归宁静的生活,面对自然界的四季更迭,无论是秋雁的哀鸣还是春鹃的啼叫,都未能打破内心的平静。龙池无梦,意味着词人的心境超脱于现实,只在醉酒后倾听夜笛,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首词通过对柳树不同季节变化的描绘,以及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