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楼

东南赋甲天下处,万里西风生黍禾。

禹贡九州今见一,晋军三役古无多。

水包楚蜀虽朝海,山引终嵩只隔河。

安得六飞时此驻,棘间咫尺望铜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这里是天下最美的东南之地,万里秋风吹过黄熟的稻谷和高粱。
如今的禹贡九州,只剩下一个,晋国的军队历经三次战役,这样的情况在古代很少见。
虽然水势连通楚蜀,直入大海,但山脉相连,终南山与嵩山仅一河之隔。
多么希望皇帝的车驾能在此停留,即使近在咫尺,也能遥望那象征繁华的铜驼宫。

注释

赋:形容词,指美景或才华出众。
西风:秋季的风,代指秋意。
禹贡九州: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这里指地域划分。
棘间:比喻困难重重,难以接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杰所作的《扬州城楼》。诗中,诗人以扬州为背景,展现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东南赋甲天下处"一句,描绘了扬州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富饶而繁华。"万里西风生黍禾"则通过西风与农田的景象,暗示了丰收的季节和农业的繁荣。

接下来,诗人提及禹贡九州的历史传说,指出扬州所在的区域在古代九州中占据一席之地,而晋军历经三次战役的记录在这里并不多见,暗含扬州的军事历史厚重。

"水包楚蜀虽朝海,山引终嵩只隔河",进一步强调了扬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连接着楚蜀这样的大川,虽然临近大海,但与中原的终南山相隔仅有一条河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扬州繁华不再、昔盛今衰的感慨,希望皇帝的车驾能在此停留,哪怕是在棘丛中的短暂驻足,也能遥望到象征着昔日辉煌的铜驼,寄托了对往昔荣光的怀念和对当今局势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地理、历史和情感交织的方式,展现了扬州独特的风貌和诗人的情感寄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44)

陈杰(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沙头点视城池

酸风射眼旧沙头,我亦从来两鬓秋。

万里客心惊塞雁,五更归梦化江鸥。

山川信美坐成晚,风景不殊看总愁。

征筑百年无了日,老天亦自厌兵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沙头送客和伯文

报答春光两鬓华,荆南二月苦无花。

津亭折柳清江驶,野寺观棋白日斜。

赋客不来楼背隰,霸功安在戟沉沙。

归途却惜匆匆过,一径深红卖酒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泛西湖

百年岁月此池台,十里云霞镜面开。

青鸟惯含红旆去,小娃频采白莲回。

玉箫吹拂玻瓈国,绣縠穿交金碧堆。

好是太平人自乐,宫车咫尺不曾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苏湖道间

风物瞻天咫,林塘占地幽。

夹墙楼荫术,跨岸屋藏舟。

湖近家皆给,田腴岁再秋。

幸生无事日,更隶浙西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