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名臣曾国藩所作的《岁暮杂感十首》中的第五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纷纷节候尽平常”描绘了季节更迭的寻常景象,暗示时间的无情流逝。次句“西舍东家底事忙?”以疑问形式,揭示了人们在岁月匆匆中的忙碌与焦虑。
接下来,“十二万年都小劫,七千馀岁亦中殇”运用夸张手法,将漫长的时间与短暂的人生相对比,表达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即使是漫长的十二万年,在宇宙尺度上也如同一个小劫,七千余岁的寿命在浩渺历史中也不过是中等的悲伤。
“蜉蝣身世知何极,胡蝶梦魂又一场”借用“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典故,比喻人的生命如蜉蝣般短暂,梦境如蝴蝶般虚幻,进一步强化了人生无常的主题。
最后两句“少昊笑依情太寡,故堆锦绣富春光”中,“少昊”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帝君,这里可能象征着超越世俗的情感。诗人说少昊会嘲笑世间情感的贫乏,而自己则选择在平淡的生活中欣赏眼前的锦绣春光,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深沉的哲思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的宁静与满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