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秋老西风滞雨声,今朝重九报新晴。

晓霞海色明吴甸,飞翠岚光入越城。

百尺凭楼堪送雁,数竿戛玉胜吹笙。

紫萸黄菊何心觅,香稻连畴足晚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嵇曾筠的《重阳》描绘了秋天的一个转晴场景。首句“秋老西风滞雨声”以西风和滞雨渲染出深秋的萧瑟气氛,而“今朝重九报新晴”则点出重阳佳节的到来,带来了久违的晴朗天气。

接下来,“晓霞海色明吴甸,飞翠岚光入越城”两句,通过晨曦中的霞光和山岚的色彩变化,展现出一幅清新明亮的画面,仿佛吴甸和越城都被秋日的美景所照亮。诗人借助登高远眺,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赞美。

“百尺凭楼堪送雁,数竿戛玉胜吹笙”进一步描绘登楼赏景的情境,以大雁南飞和竹笛声比喻时光流逝,寓含着对岁月更迭的感慨。最后一句“紫萸黄菊何心觅,香稻连畴足晚成”,诗人感叹自己无暇赏花寻乐,因为丰收的香稻已经成熟,显示出他对农事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丰收的喜悦。

收录诗词(12)

嵇曾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

中丞好古摅幽情,示我宝砚光晶莹。

紫衣通身腰横白,云是景炎故物玉带生。

曾游铁门翻白雪,阳陪皋羽号冬青。

其先文山早结契,挥洒神笔凌霄峥。

铭锡贯珠四十四,至今的烁光日星。

棐几摩挲追往事,感慨郁律何能平。

或云信国当年初射策,生也即随顾盼趋承明。

万言一扫尽龟鉴,铁肝石胆生风棱。

转瞬烟尘昏澒洞,生同颠隮哀零丁。

丹心磨砺句不灭,《正气》磅礴歌吞声。

天崩地塌壮士死,但闻西台击竹声悲鸣。

可怜宋社沦海水,片石乃有神灵凭。

鼎迁者三载五百,贞质不毁堪嗟矜。

英英紫玉晕痕透,有如白虹贯日昭精诚。

仰止孔石陋桑铁,笛管之族非其朋。

焦琴况出自奸相,苏粪那混申椒馨。

彼哉客寮并数七,嘈杂非偶徒虚名。

岂如我公位置肃,左图右史笺遗经。

濡翰端可斡玄化,作歌雅欲亲典型。

公歌突过玉笥作,为生写真垂千龄。

形式: 古风

石屏歌为商丘先生作

群峰奔云涌座隅,下有烟艇浮江湖。

是何淋漓足元气,得非米家海岳图。

细看乃是浑成一片石,天然妙迹非人摹。

昔闻巧匠斫山骨,未闻山水粉绘生石肤。

若云造物作狡狯,却愁混沌凿死将何如。

万里烟云藏咫尺,壁开天地超寰区。

渔舟个个齐荡桨,烟波云岫聊相娱。

我思米颠工画兼嗜石,整冠再拜以丈呼。

石之嶙峋足以壮笔势,画之奔峭与石争盘纡。

石癖画巧两不灭,画留石上永永成形模。

君不见欧公当年石月屏,子美放歌穷虚无。

又不见孤松溟濛石屏上,子瞻长句搜根株。

今公兹屏亦奇绝,愧无大手如两苏。

形式: 古风

上韬光望钱唐江

拔云缘危磴,邈若陵风飞。

回首失绀宇,耸身但翠微。

连天起古烟,万竹相因依。

碧色望不尽,步步娱清晖。

绝境天可扪,訇然开岩扉。

遂登缥缈楼,浩歌纵遐睎。

江光摇空阔,潮势吹裳衣。

精神忽飞扬,八极从指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次韵郑鱼门秋夕书感(其一)

午夜凉飙生,秋声惊坐寐。

月色盈中庭,桐阴减半砌。

志士感时节,繁忧浩无际。

碧宇河汉横,寥廓绝纤翳。

太虚本澄明,尘劳徒敝敝。

人心有天游,胡为自胶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