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兄长

两地支离路八千,襟怀悽怆鬓苍然。

乱来未必长团会,其奈而今更长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相隔两地道路遥远八千里,心中悲凉两鬓已斑白。
战乱中不一定长久重逢,如今更是岁月漫长无比。

注释

两地:相隔两地。
支离:分散。
路八千:距离极远。
襟怀:心情,胸怀。
悽怆:悲伤凄凉。
鬓:两鬓。
苍然:斑白。
乱来:战乱期间。
未必:不一定。
长团会:长久重逢。
其奈:无奈。
而今:现在。
更长年:更加漫长的岁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开篇“两地支离路八千”一句,以宏大之景象描绘出天各一方、相隔遥远的情境,其中“支离”指的是分离,“路八千”则是形容距离的极度远长,通过具体数字增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紧接着,“襟怀悽怆鬓苍然”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与苍老。这里“襟怀”指的是胸襟之中,即内心深处,而“悽怆”则形容悲伤的情绪。“鬓苍然”则是形容头发早白,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加速衰老的状态。

第三句“乱来未必长团会”,通过对过去聚会时光的回忆,强化了对现在孤独和分离的感受。这里“乱来”指的是过去混沌不明的岁月,“未必长团会”则表达了即使在混沌的岁月中,也有短暂的团聚时刻。

最后一句“其奈而今更长年”,表达了对现实无奈的情感。诗人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现在更加漫长的离别和孤独,增添了一份无限的忧伤。

总体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路八千”、“更长年”,以此突出情感的深度。同时,通过对过去与现实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这不仅是对亲人思念之情的抒发,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离愁别绪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寄邻庄道侣

闻说经旬不启关,药窗谁伴醉开颜。

夜来雪压村前竹,剩见溪南几尺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寄恨

秦钗枉断长条玉,蜀纸虚留小字红。

死恨物情难会处,莲花不肯嫁春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寄禅师

从无入有云峰聚,已有还无电火销。

销聚本来皆是幻,世间闲口漫嚣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晚岸

揭起青?上岸头,野花和雨冷脩脩。

春江一夜无波浪,校得行人分外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