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秀才

郑生双瞳光欲溢,我意海月藏其中。

齿清发绀心独老,秋厓直耸千年松。

来趋学宫业文字,进退佩玉何玲珑。

一朝束书别我去,马蹄脱若风中蓬。

当今文人密如栉,子勿浪漫西与东。

处身不可不择处,一跳万里无还踪。

形式: 古风

翻译

郑生眼神明亮几乎要溢出,我的心意像海月深藏其中。
他牙齿洁白头发乌黑,内心却独自老去,如同秋天悬崖上的千年古松。
他曾来学校学习文学,举止间佩玉声清脆,显得玲珑剔透。
有一天他收拾书籍离开,马蹄疾驰如风中的蓬草般轻盈。
如今文人众多如梳子齿密集,你切勿随意游荡东西方。
身处世间必须谨慎选择,一旦跳脱,万里之外再难寻踪迹。

注释

郑生:诗中人物名。
溢:满出, 充满。
海月:比喻深沉的心意。
其中:指代内心。
齿清:牙齿洁白。
发绀:头发乌黑。
秋厓:秋天的悬崖。
千年松:象征坚韧和长寿。
学宫:古代学校。
文字:学问。
进退:举止。
佩玉:古代官员的饰品, 指人的举止风度。
束书:收拾书籍。
脱:疾驰。
风中蓬:形容马蹄轻快。
文人密如栉:文人众多。
栉:梳子齿。
处身:置身于世。
择处:谨慎选择。
一跳万里:一旦离开。
无还踪:难以追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为送别郑秀才而作,通过对郑秀才外貌和内在品质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告诫。首句“郑生双瞳光欲溢”形象地刻画了郑秀才眼神炯炯有神,充满智慧。接着,“我意海月藏其中”暗喻他的内心深邃,犹如海中的明月。

“齿清发绀心独老”赞美他年纪轻轻却已有成熟稳重的气质,牙齿洁白,头发乌黑,内心却已像老者般深沉。接下来,“秋厓直耸千年松”以千年松树比喻他的刚直不阿,如同秋天悬崖上的松树,挺拔坚韧。

“来趋学宫业文字,进退佩玉何玲珑”描述郑秀才在学术上追求卓越,举止优雅,进退得体。然而,“一朝束书别我去,马蹄脱若风中蓬”则预示着他的离去,如同风中的蓬草,轻盈却又难以把握。

最后两句“当今文人密如栉,子勿浪漫西与东”提醒郑秀才,文人众多,应谨慎选择人生道路,不要随意漂泊。结尾“处身不可不择处,一跳万里无还踪”再次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告诫他要审慎决定,以免一去不返。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赞扬了郑秀才的才华,又寄寓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送宣州杜都官

夜闻陵阳峰上雨,晓见宛溪春水平。

画船不待双橹挟,归客喜成千里行。

牧之文采宜未泯,夫子风流今有声。

篇什高吟凤凰下,翰墨醉洒烟云生。

拨置簿书有馀力,放意樽罍无俗情。

忠义非徒劝风俗,恺悌固可交神明。

馀休比户得涵泳,嚚讼累岁皆澄清。

荐章交论付丞相,士行如此宜名卿。

江湖一见十年旧,谈笑相逢肝胆倾。

鹪鹩一枝亦自得,去矣黄鹄高飞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徐竑著作知康州

溪蛮昔负命,杀气淩南州。

城郭涨烟火,堂皇啸蜉蝣。

被发尽冠巾,吾人反缧囚。

行剽至杪忽,归载越山丘。

驱攘事虽定,收合信疮疣。

不有异泽沾,何令馀患瘳。

寒风在林鸣,君马不能留。

初佩太守章,慨然任人忧。

问俗灰烬馀,咄唶令心谋。

士材为世用,因难乃知尤。

烦苛一荡涤,幽远遍怀柔。

四封鸣鸡犬,五谷被原畴。

里闾多娱宴,歌鼓震溟陬。

明义每所希,古人不难侔。

日月有常运,志士无安辀。

山川自兹始,努力千里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钱生

天下学校废,师生无所依。

子来满橐书,璨璨璧与玑。

一字未得读,叩门忽言归。

怜子甚有志,事时与子违。

吾无一亩宫,留子为发挥。

去矣善自立,毋使嗣音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送章婺州

方拥使君节,驾言自东还。

又闻白丞相,怀绂出九关。

遂纵大船去,欲追讵能攀。

已喜所寄径,幽寻足溪山。

仍誇越西部,迥在云林间。

屋瓦遍高下,青苍更回环。

穿路竹袅袅,鸣沙水潺潺。

曾有樽酒适,每需庭讼闲。

况席鼓琴旧,政行故非艰。

岁暮当趋召,驰归复玉班。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