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所作的《赴召答伦彦蕃》,通过诗中描绘的场景与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联“又随舟楫出江津,应谢青萝顶上云”,诗人以自己再次乘船过江为引子,将目光投向了江边的青萝和飘浮的白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激之情。这里的“青萝”与“云”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颔联“小草未能齐远志,素衣终见畏缁尘”,诗人以小草自比,表达了自己虽有远大志向,却难以与那些高洁之士并肩的感慨。同时,“素衣”象征着诗人的清白与高洁,“缁尘”则代表世俗的污浊与诱惑,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保持自我纯洁的坚持与无奈。
颈联“黄柑丹荔应怜尔,翠壁苍厓冷笑人”,诗人借黄柑与丹荔的生长环境来比喻自己的处境,暗示自己如同这些水果一样,虽然生长在美好的环境中,但仍然面临着外界的挑战与考验。而“翠壁苍厓”的形象则象征着险峻的社会环境,诗人在这里使用“冷笑”一词,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与不满。
尾联“猿鹤至今多识字,不堪重勒此山文”,诗人以“猿鹤”自喻,表示自己如同猿猴与仙鹤一样,能够理解世间万物,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召命(即被朝廷征召),诗人感到无法承受再次在山中留下文字的重任。这里既有对即将踏入官场的复杂心情的表达,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选择时的矛盾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