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踏莎行·送春》由清代诗人唐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与诗人对春日的深深眷恋之情。
首句“蝶翅晴翻,柳绵昼飏”,以蝴蝶翅膀在晴空下翻飞、柳絮在白天飘扬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末时节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着春天即将离去。接下来,“艳春欲去堪惆怅”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消逝的惋惜和不舍之情。
“身如萍梗滞青丘,故园花岛知何状。”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和水中的岛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表达了对故乡和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似乎在问,远离故土的他,故乡的花岛如今又是什么模样?
“无计能留,有情莫谅。”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与痛苦,以及对时间无情的感慨。即使心中充满情感,也无法原谅时间的匆匆。
“雕栏芍药看将放。”这一句描绘了芍药花开的情景,预示着春天虽已接近尾声,但仍有美好的事物值得欣赏。诗人在这里既是对春天的告别,也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赞美。
“漫拈不律送春归,东君应惜人贫况。”最后两句,诗人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洒脱态度,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春天离去,也无需过于悲伤,因为东君(即春神)应当理解人间的贫苦与不易。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境遇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