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落花诗十首(其九)

歌亦无声哭亦狂,魂兮毋北夏飞霜。

蛛丝罥迹迷千目,燕啄香消冷一房。

世少杜陵怜李白,卬须唐珏葬姚黄。

蓉城倘有华胥国,半枕留仙我欲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正落花诗十首》中的第九首,以深沉的情感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才子遭遇的感慨。首句“歌亦无声哭亦狂”,描绘出一种极度的情绪波动,既有无声的哀歌,又有狂放的痛哭,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魂兮毋北夏飞霜”一句,运用了比喻,暗示亡魂不要在寒冷的北方遭受飞霜的侵袭,暗指李白等才子的不幸命运,流露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接下来,“蛛丝罥迹迷千目,燕啄香消冷一房”通过细致入微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观察,蛛网缠绕,燕子啄食,寓示着人事的纷扰和凋零,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

“世少杜陵怜李白”一句,借杜甫对李白的敬仰,表达出诗人对像李白这样杰出人物的怀念和惋惜,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才子的忽视。

最后两句,“卬须唐珏葬姚黄”和“蓉城倘有华胥国,半枕留仙我欲杭”,诗人想象如果能有如华胥国般的理想世界,他愿意在那里留住李白的灵魂,表达了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逝去英雄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14)

王夫之(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字:而农
  • 号:姜斋
  •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 生卒年: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正落花诗十首(其十)

高枝第一惹春寒,低亚密藏了不安。

作色瞋风凭血勇,消心经雨梦形残。

三分国破楝心苦,六尺孤存梅豆酸。

薄命无愁聊妩媚,东君别铸铁为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续落花诗三十首(其一)

映水低垂带影双,情来奔影委流淙。

浮浮终隔相思浦,去去空沿解佩江。

轻薄自矜云想袂,閒愁无那客临窗。

怀贞唯忆东篱伴,青女相邀死不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续落花诗三十首(其二)

青门祖帐太荒淫,春已迷阳可陆沈。

蹑险拟看没字碣,涉园聊对无弦琴。

梅知解绂宜名福,华不挥金旧是歆。

风御泠然踪迹远,但凭罔象试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续落花诗三十首(其三)

啼禽屡说不如归,占取三休第一机。

莫管柳枝穿鼠臂,但随陵舄化蛙衣。

幔亭锦绣仙何有,宝塔珠璎佛亦非。

流水还沾馀粉在,迷香仍使寸丹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