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散香山与辋川,功名绿野及平泉。
有田种秫供春醉,五柳先生似更贤。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文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诗人汪藻通过“萧散”一词,生动地刻画出香山与辋川的自然风光,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接着,“功名绿野及平泉”一句,巧妙地将功名与自然美景相联系,暗示了诗人对功名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有田种秫供春醉”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中人物的生活情趣,种植高粱以供春日畅饮,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洒脱。最后,“五柳先生似更贤”将自己与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钦佩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回归自然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不详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蝇头于我已无缘,拈问东家不直钱。
乞与中庸胡伯始,免教堆屋篆蜗涎。
尔来书史钝如锤,安用牙签万轴为。
遣我床头周易去,凭君分取半生痴。
欲钻故纸出何缘,大似儿啼业作钱。
我已捐书觅三昧,怪君旧著野狐涎。
长年朱墨明窗下,自笑膏肓不可为。
卖菜区区苦求益,君房他日更应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