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见含愁见耐惊,一波才息一波生。
王郎已占痴顽福,石尉偏多恚怒声。
转为情深招分浅,自蒙恩重觉身轻。
明眸两剪如秦镜,那用笺书表至诚。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情感纠葛中的微妙变化。首句“不见含愁见耐惊”,以相见不期而遇的惊讶,暗示了诗人与对方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次句“一波才息一波生”进一步强调了情感波折不断,如同涟漪般起伏。
“王郎已占痴顽福”暗指男主角可能因为过于执着或痴心,看似得到了某种福气,但同时也可能因此陷入更深的烦恼。“石尉偏多恚怒声”则刻画了另一位角色,可能是个性格急躁的人,他的愤怒之声增添了情感冲突的紧张气氛。
“转为情深招分浅”表明随着感情的加深,诗人意识到自己付出的感情并未得到相应的回应,反而显得自己付出较少。“自蒙恩重觉身轻”则表达了诗人因对方的恩惠而感到轻松,但也可能暗示着内心的失落和自我牺牲。
最后两句“明眸两剪如秦镜,那用笺书表至诚”以明亮的眼睛比喻对方的清澈,暗示了诗人想要直接用眼神传达最真挚的情感,而非通过文字来表达,更显深情且含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和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情感纠葛中的复杂心理和难以言表的深情。
不详
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宜男小像供难真,供个维摩示疾身。
萧女精诚惟绣佛,灵芸指爪是针神。
巧凭翻译传情事,频属诗词避熟人。
心似水沉香一缕,随风委曲几时伸。
刻意防闲敛翠襟,隔帘消息太沉沉。
谀辞未必非谗口,诡计何曾是吉音。
身在妒丛潜制泪,人来欢处默关心。
自从听彻琴声夜,已把相如当稿砧。
破除才尽又萦牵,如此相思命在天。
趣入形骸能解脱,欲关情性最缠绵。
蚕丝自缚重重茧,蜡烛空熬寸寸煎。
回忆未成欢爱日,一泓清澈在山泉。
欲扣瑶阊问夙因,醉中心胆近天真。
千秋恨事花三月,四海知音玉一人。
无可奈何身向佛,不曾真个梦为神。
抽刀欲断东流水,又被风吹涨绿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