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塞野纵目》由元代诗人何中所作,描绘了塞外旷野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读书万卷不经济,懒境最佳工坐睡”以反讽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不同看法,认为在悠闲的环境中更能享受生活。接着,“手持绿玉信步行,穿破麦花到林际”描绘了诗人漫步田野的情景,绿玉般的麦田与林边的景色相映成趣。
“萦回空谷含幽光,隐映深松发清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神秘,空谷中的光线与深松间吹过的清风,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随后,“北风掠野牧者谁,牛影参差霜草悴”描绘了北风过后的景象,牛群在霜草中显得格外凄凉,增添了画面的悲凉感。
“一牛閒卧意方安,童子何知鞭已至”通过对比,展现了牛的自在与童子的无知,寓意着生活的无奈与无常。最后,“回头一望尽天南,高下千峰洒浓翠”描绘了诗人回首远眺的场景,千峰苍翠,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近村远浦合寒霏,落木平林归暮气”则将视线拉回近处,描绘了村落与江浦的寒雾,以及傍晚时分林间的落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下来,“世工善画贵逼真,悠悠真境谁能契”表达了对艺术与真实境界的思考,指出真正的美难以被完全复制或理解。
“古来文章亦如此,真处看来有深味”进一步强调了诗歌与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真实与深意。最后,“竞为幻语欲幻人,敢向人前辨醒醉”表达了对虚假与真实的批判,以及对清醒与醉态的辩证思考。
“归来归来勿为留,幸有禽声媵予沸”则是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希望在回归自然的同时,能听到鸟鸣声的陪伴,增添生活的乐趣与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塞外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真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