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鞭亭

畸乌压营营作声,红光紫电围金钲。

黄须小龙马上笑,白首饥豺梦里惊。

老奴怒掷珊瑚枕,追兵起合琉璃井。

巴马东归疾似风,道傍遗粪如冰冷。

健儿空玩七宝鞭,荆台老姥功谁传?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只怪鸟在营地周围发出嘈杂的声音,红色和紫色的光芒围绕着金锣转动。
黄胡子的小龙骑在马上笑,而饥饿的老豺在梦中被惊醒。
老奴愤怒地扔出珊瑚枕头,追兵从琉璃井中涌出。
巴马(可能指马匹)向东疾驰如风,路边丢弃的粪便冷得像冰。
壮士徒然摆弄七色宝鞭,荆台(可能指某地)的老妇人功绩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

畸乌:怪鸟。
营营:嘈杂声。
红光:红色光芒。
紫电:紫色闪电。
黄须小龙:黄胡子的小龙。
马上笑:骑马嬉笑。
白首:白发。
梦里惊:梦中惊醒。
珊瑚枕:珊瑚做的枕头。
追兵:追来的敌人。
起合:涌出。
琉璃井:像琉璃一样透明的井。
巴马:马名。
东归:向东返回。
疾似风:疾驰如风。
道傍:路边。
遗粪:丢弃的粪便。
冰冷:冷得像冰。
健儿:壮士。
七宝鞭:七色宝鞭。
荆台:地名。
老姥:老妇人。
功谁传:功绩何人传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混乱与荒诞景象。开头两句“畸乌压营营作声,红光紫电围金钲”通过对比的手法,将黑暗的乌云比喻为压迫军营的声音,而红光和紫电则围绕着代表权威的金钲,显示出战争中紧张而又神秘的气氛。

接下来的“黄须小龙马上笑,白首饥豺梦里惊”则表现了战场上的两类人物:一是年轻勇猛如“小龙”的骑士在马上大笑,显示出英勇无畏;另一是老迈的“白首饥豺”在梦中惊醒,可能暗示着对战争的恐惧或不适应。

紧接着,“老奴怒掷珊瑚枕,追兵起合琉璃井”中的“老奴”可能指的是年迈的仆从,他在愤怒之下抛弃了华美的珊瑚枕头,而“追兵”则是在混战中拼命地聚集在琉璃井旁,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人物的心境变化。

以下几句“巴马东归疾似风,道傍遗粪如冰冷。健儿空玩七宝鞭,荆台老姥功谁传?”则描绘了战后的一幕:战马迅速返回,如同疾风;路旁遗留的粪便,冷若冰霜,显示出战争过后的荒凉景象。而“健儿”空手玩弄华美的七宝鞭,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华丽的装饰在残酷战争中失去了意义。最后,“荆台老姥功谁传?”则是对一个老妇人(荆台老姥)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提出了疑问,这里可能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毁灭、荒谬与悲哀,以及对英雄主义的反思。

收录诗词(201)

张宪(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天荡

昆明劫烧成灰火,临平葑湖拨不开。

黄泥万顷下无底,海眼一丝通往来。

南徐江边海鳅走,江神顿足黄龙吼。

便翻银汉濯泥沙,要使妖蛇先授首。

形式: 古风

题王宗哲六柳堂

六柳先生以道鸣,归家高伴子真耕。

方瞳绿鬓君知否,一片灵台画不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万叠崇岗揖卧龙,一峰圆顶翠连空。

形式:

玉华山

玉华山谁穷远近,百里回旋势方尽。

削成苍玉倚青天,气象轩轩独奇俊。

黄河哮顑摧昆崙,一峰飘落如龙蹲。

白云低垂半岩腹,茫茫日轮平地奔。

惊湍瀑流飞辟历,松根巉岩裂石壁。

洞门昼闭不知深,仙人琼浆满杯碧。

饥鼯啼烟猿啸风,子规声哀愁满容。

山鸟嘤咛绕乔木,唯有黄鹤鸣噰噰。

翠华迢迢来避暑,飘然陵云欲轻举。

当时此地最清凉,九成翠微不足数。

玉鞘声断宫殿闲,大龙飞去髯难攀。

川峦如旧人事变,但见明月留空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