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重云翳苍柏,零露栖白萧。

骨肉慕音容,慌惚哀空郊。

肴核班几席,椒浆浇岧峣。

人归天已沬,纸钱悬枯条。

逝者如此耳,暮暮仍朝朝。

暮暮仍朝朝,人兮柰若何。

未死不能乐,既死空有家。

僮仆几恩怨,交朋几悲歌。

若人会斯语,属和纷阳阿。

形式: 古风

翻译

浓云遮蔽了青翠的柏树,晶莹的露水挂满了洁白的箫管。
亲人们怀念着你的容貌声音,心中迷茫在空旷的郊野哀伤。
各种食物摆满宴席,美酒浇洒在高高的祭坛上。
人们散去,天空已暗淡,纸钱挂在枯枝上。
逝者如斯,日复一日,夜又接昼。
日复一日,夜又接昼,人啊,又能如何呢。
活着时无法享受快乐,死后只剩空荡荡的家。
仆童间的恩怨,朋友间的悲歌,一一浮现。
如果有人能理解这些话语,应和之声便会在阳光下回响。

注释

重云:浓厚的云层。
翳:遮蔽。
苍柏:青翠的柏树。
零露:晶莹的露珠。
栖:停留。
白萧:洁白的箫管。
慌惚:迷茫、心神不定。
哀:悲伤。
肴核:食物和酒食。
椒浆:加有花椒的酒。
岧峣:形容祭坛高大。
纸钱:用来祭奠的纸币。
未死:活着的时候。
既死:死后。
僮仆:仆人、童仆。
恩怨:恩情与怨恨。
交朋:朋友。
属和:应和、唱和。
阳阿:阳光照耀的地方。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哀伤情绪的挽歌,通过对逝者的追念来表达生者对于人生的无常和对亡者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体现了作者叶茵深厚的文学功底。

首先,“重云翳苍柏,零露栖白萧”这两句以壮丽的山林景色开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苍古的柏树被浓云笼罩,象征着时间的沉积和生命的凋敝,而“零露栖白萧”则是对逝者遗容的一种描绘,透露出诗人对于逝者的哀思。

接着,“骨肉慕音容,慌惚哀空郊”两句表达了生者对于亡者音容笑貌的怀念和不舍。这里的“骨肉慕音容”指的是对逝者面容的深切怀念,而“慌惚哀空郊”则是对逝者的追忆,带有一种无尽的悲痛。

“肴核班几席,椒浆浇岧峣”这两句通过宴席和美酒来强调生者对于逝者的思念。即使是在欢乐的宴席上,也难以忘怀逝者的身影。

接下来的“人归天已沬,纸钱悬枯条”则是对生命易逝和人间繁华皆属虚幻的一种感慨。人生如同枯枝上的落叶,最终都将离开这个世界,而纸钱作为超度亡灵的物品,其实也只能是徒劳。

“逝者如此耳,暮暮仍朝朝”这两句反复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逝者的生命如同晨昏交替,迅速而又不可挽回。

最后,“人兮柰若何。未死不能乐,既死空有家。僮仆几恩怨,交朋几悲歌”这段话语深刻地揭示了生者对于生命的无力感和对逝者的不舍。人在世时难以享受真正的快乐,一旦死亡,又只留下空有其名的家宅以及生前恩怨交织的人际关系和悲伤的歌谣。

诗中的最后一句“若人会斯语,属和纷阳阿”则是对能够理解这番情感的同道中人的呼唤,希望能与之共鸣悲歌,共同缅怀逝者。

总体而言,这首挽歌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逝者的深切哀思,也表现了他对于生命和死亡哲学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间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悲伤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同时也让读者对于生命的珍贵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其二)

自古皆有死,载歌酹清觞。

嗟予早失怙,艰阻亦备尝。

母兮岁六十,终古青松傍。

陟冈恸伯氏,忘簪悲孟光。

后波逐前波,同归溟漠乡。

飘风相飞旐,舆铎声央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放浪宇宙间,世事笑局促。

骎骎影中人,不受时采录。

奄然长夜归,赍志空山木。

昔日堂上欢,今夕堂下哭。

哭之欲其生,予亦不自觉。

天道元无私,纷纷徒宠辱。

素心惟坡仙,一死万事足。

形式: 古风

水竹墅十咏(其六)广寒世界

鼻祖旧游地,留得老桂香。

有能培植之,此香传诸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水竹墅十咏(其三)安乐窝

受用十三诗,不离方寸地。

门外自风波,行之以无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