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夹竹桃

非竹非桃。甚眉舒翠玉,泪掩红绡。

新妆明灼灼,嫩叶影萧萧。天台仙子降湘皋。

泪痕酒痕,春情未消。瑶池果,定惹得、凤皇儿笑。

诗巧。图更巧。春在武陵,人自弹琴啸。

万绿丛中,小红心上,和合琼株瑶草。

知是双仙化身来,夏中开到秋难老。

潼江边,杜陵翁、作杖尤好。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名为《换巢鸾凤·夹竹桃》,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赵熙。诗中以夹竹桃为描绘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韵味。

诗人首先将夹竹桃比喻为非竹非桃的神秘之物,形容其翠玉般的叶子舒展,红绡般的花朵含泪绽放,形象生动。接着,他赞美了夹竹桃花的新妆明艳,以及嫩叶带来的萧瑟秋意,暗示着花的娇嫩与季节的流转。

诗人进一步联想,将夹竹桃比作天台仙子降临湘皋,泪痕酒痕间仍保留着春情,寓意其不凡的气质和持久的魅力。接下来,他提及瑶池的仙果,暗示夹竹桃可能引来凤凰的喜爱,增添了神秘与仙气。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夹竹桃置于武陵仙境般的场景中,人们在其中弹琴长啸,享受自然之美。夹竹桃在万绿丛中显得尤为醒目,如同琼株瑶草般纯洁而珍贵。诗人认为这可能是双仙的化身,即使到了夏天也能长久盛开,象征永恒的生命力。

最后,诗人提到夹竹桃在潼江边生长,杜陵翁甚至可以将其作为手杖,显示出其坚韧与实用的价值。整首诗通过对夹竹桃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外在美,也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哲思,体现了赵熙深厚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574)

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玲珑四犯.含羞草,清真韵

酥了春心,但有物相挨,收尽娇艳。

碎叶摇风,花粲女儿宫脸。

无意挂到裙钗,未饮醉妆全乱。问甚时、玉骨偷换。

香软任它厮见。似闻仙液苔根荐。

系金茎、露珠圆茜。依稀树痒搔无力,慵送秋波眼。

休认夜合性情,况翠柳章台千点。

仅向人迎送,吹作雪,随风散。

形式:

还京乐

竟无计。作个乡农,荷笠归大理。

叹彩云春散,爱晴一草,潘安才费。耿使星天际。

渝州四月千花委。为杜宇,穿了望眼,铜仙铅泪。

甚巴云底。又扁舟东下,蒲团面壁。从今消尽世味。

生生誓撇残书,补陀山、自挑行李。

问何年、仍挂衲峨眉,淘滩灌水。

自失潜庵约,南天何限心悴。

形式:

侧犯.唐池,清真韵

数花衬叶,小风活了红儿靓。香定。

幻弄玉施朱照妆镜。新蝉抱树响,雨歇苔生径。

波静。浑印出、湖州万竿影。刘兼句里,绿水唐年莹。

闲自省。几朝人、池上认家令。半箔清风,老来梦迥。

烟暝落日,一瓯龙井。

形式:

倾杯乐.用耆卿韵寄锦城

蜗角军声,鸿毛民命,龟城旧邻犀浦。

伤心是二三,耆老大劫荒荒,几时快聚。

问天公、何忍将人折磨,祸水又横江,与鸥为侣。

半月风影,频吹火云兼怪雨。想旧京,初年光绪。

尚万方无尘,村农多吉语。如今者般,送老崦嵫去。

将此恨谁诉。劳天外双玉清词,殷勤鱼素。

流光且醉凭飞羽。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