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春风.索履

莲瓣重苔嫩。移过朱栏近。碎红纤绿点微尖,衬。衬。

衬。为惹春尘,绣来双雀,丝儿微褪。好向萧郎讯。

弓样休难认。香泥踏处记曾量,寸。寸。寸。

愿裹罗襟,携归绣院,教奴重整。

形式: 词牌: 醉春风

鉴赏

这首《醉春风·索履》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情感的细腻表达。

“莲瓣重苔嫩”,开篇即以莲花与苔藓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移过朱栏近”,将莲花移至朱红色的栏杆旁,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亲近与珍视。“碎红纤绿点微尖”,红花与绿叶的对比,以及“微尖”的细节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能感受到花瓣的轻盈与叶片的生机。“衬。衬。衬。”三字重复,强调了衬托之美,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为惹春尘,绣来双雀,丝儿微褪。”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莲花周围的环境,双雀在绣花般的花瓣间飞舞,丝线的细微变化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好向萧郎讯。弓样休难认。”“萧郎”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指代心上人或爱人,这里借指诗人所爱之人。诗人希望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如同认识弓的形状一样容易。这种直接而真挚的情感流露,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执着。

“香泥踏处记曾量,寸。寸。寸。”诗人通过回忆曾经踏过的香泥,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连续的“寸”字重复,既强调了时间的短暂,也暗示了对每一刻珍贵记忆的珍惜。

“愿裹罗襟,携归绣院,教奴重整。”诗人表达了希望将这份美好带回家,重新整理装饰绣院的愿望。这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美化,更是对心灵世界的净化与升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美好的追求,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醉春风.来燕

添绣鸳鸯线。懒认春风面。停针急唤侍儿看,燕。燕。

燕。香垒新增,雕梁小语,今年初见。才信韶光艳。

幽院閒寻遍。那知已是杏花飘,片。片。片。

旧燕重来,个人何处,几回难遣。

形式: 词牌: 醉春风

芭蕉雨.本意

深锁绿天小院。奈心儿已是、如他捲。

添得雨声厮乱。试问与妾何干,将愁共判。

亸着肩儿一半。凭向曲栏畔。忆粉郎今夜、潇湘远。

还再问、可曾知,须把妾处移将,郎边种满。

形式: 词牌: 芭蕉雨

行香子.题孙无言半瓢居

疑是廉泉。还似文园。喜先生、于此盘旋。

酒鎗花下,棋局鸥边。胜谢家池,裴家墅,米家船。

客来薄醉,客去高眠。想羲皇、欲往从焉。

何须碌碌,更问尘缘。羡上阳花,平阳第,洛阳田。

形式: 词牌: 行香子

凤凰阁.阁中

记桃花时节,携登香阁。小婢呼茶出莲幕。

纵是愁难细说,说来防错。抵多少、眼酬眉酢。

生怕人疑,故向窗前倚着。早见桃花已零落。

妾命郎情,只恐似他都薄。便无语、临风萧索。

形式: 词牌: 凤凰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