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河阳城里谢城中,入曳长裾出佩铜。
燕国金台无别客,陶家柳下有清风。
数踪篆隶书新得,一灶屯蒙火细红。
时说三吴欲归处,绿波洲渚紫蒲丛。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的心境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寂寞与怀旧之情。
"河阳城里谢城中,入曳长裾出佩铜。" 这两句表明诗人身处一个古老的城池之中,他穿着飘逸的长袍,佩戴着铜制的饰物,这些细节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
"燕国金台无别客,陶家柳下有清风。" 燕国金台作为历史文化遗迹的象征,再加上“无别客”,显示诗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陶家柳下清风,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
"数踪篆隶书新得,一灶屯蒙火细红。" 这两句写诗人对古籍的珍视和研究,通过篆隶书的学习,诗人似乎在这些古老文字中找到了心灵的依托。同时,一灶之火的细红,则描绘出一种安静而专注的读书氛围。
"时说三吴欲归处,绿波洲渚紫蒲丛。" 三吴指的是古代吴国及其附近地区,这里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所在。绿波洲渚、紫蒲丛,则是家乡自然风光的美好写照,表达了诗人迫切想要回到那片熟悉而温暖的土地上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怀旧深沉的抒情风格。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梦思非一日,携手却凄凉。
诗见江南雹,游经塞北霜。
驱车先五漏,把菊后重阳。
惆怅天边桂,谁教岁岁香。
野步爱江滨,江僧得见频。
新文无古集,往事有清尘。
松竹寒时雨,池塘胜处春。
定应云雨内,陶谢是前身。
终被春闱屈,低回至白头。
寄家僧许岳,钓浦雨移洲。
战士曾怜善,豪门不信愁。
王孙草还绿,何处拟羁游。
老归江上村,孤寂欲何言。
世乱时人物,家贫后子孙。
青山寒带雨,古木夜啼猿。
惆怅西川举,戎装度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