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何得之先生

手织乌纱日卖钱,全家閒住五云边。

伏生有女书空在,伯道无儿世共怜。

北市行歌花烂熳,西亭坐啸月婵娟。

少微光气今年闇,知是诗随过海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马祖常所作的挽诗《挽何得之先生》,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首句“手织乌纱日卖钱”,生动地展现了何得之先生生前的劳碌生活,通过亲手编织乌纱帽并以此换取生活所需,体现了其生活的艰辛与自力更生的精神。接下来,“全家閒住五云边”一句,既是对先生家庭生活的描述,也暗含着对先生居住环境的美化,暗示其虽身处平凡,却心怀高远。

“伏生有女书空在,伯道无儿世共怜”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先生身后无人继承的惋惜之情。伏生,指汉代学者伏胜,此处借指何得之先生;“有女书空在”,意为先生虽有女儿,但已不在人世,留下的是精神与学问的传承;“伯道无儿”,出自《三国志》中的故事,指无子嗣的悲哀,这里用来表达世人对何得之先生无后之痛的同情。

“北市行歌花烂熳,西亭坐啸月婵娟”描绘了先生生前的生活场景,北市的繁华与西亭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先生生活的多面性,也寄托了对其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最后,“少微光气今年闇,知是诗随过海船”则表达了对先生逝世的哀悼与怀念,少微星的黯淡象征着先生的离去,而“诗随过海船”则暗示着先生的作品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同船只穿越大海,传遍四方,成为永恒的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何得之先生生前生活、性格特点及逝世后的哀思的细腻描绘,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钱塘潮

石桥西畔竹棚斜,閒日浮舟阅岁华。

金凿悬崖开佛国,玉分飞瀑过人家。

风杉鹳下春鸣垤,雨树猿啼暝蹋花。

欲赁茭田来此住,东南更望赤城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赋王叔能宅芍药

莺粉分奁艳有光,天工巧制殿春阳。

霞缯襞积云千叠,宝盝凝脂蜜半香。

并蒂当阶盘绶带,金苞向日剖珠囊。

诗人莫咏扬州紫,便与花王可颉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上京翰苑书怀三首(其一)

沙草山低叫白翎,松林春雨树青青。

土房通火为长炕,毡屋疏凉启小棂。

六月椒香驼贡乳,九秋雷隐菌收钉。

谁知重见鳌峰客,飒飒临风鬓已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上京翰苑书怀三首(其二)

门外春桥漾绿波,因寻红药过南坡。

已知积水皆为海,不信疏星又隔河。

酒市杯陈金错落,人家冠簇翠盘陀。

薰风到面无蒸暑,去鸟长云奈客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