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送刘守忠祭墓》由明代诗人罗亨信所作,情感深沉,表达了对逝去双亲的深切怀念与祭扫之情。诗中不仅流露出对父母的深厚情感,还蕴含着对人生功名与归隐自然的思考。
首句“双亲沦没已多时”,开篇即点明主题,哀悼父母离世已久的事实,奠定了全诗悲伤的基调。接着,“诏许南归展孝思”一句,透露出在官方许可下,诗人得以返回南方,完成对父母的祭扫心愿,表达出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丘垄拜瞻增感慨,音容想像倍伤悲。”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面对父母的墓地,诗人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音容想像”,诗人试图在记忆中捕捉父母的音容笑貌,以此寄托哀思,却更加深了内心的伤悲。
“功名有待旋须早,江海无波去勿迟。”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思考。他认为,虽然有功名的期待,但不应过于急躁,应该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希望在平静的江海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最后,“京国故人频怅望,来春重拟话襟期。”诗人表达了对京城旧友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这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体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综上所述,《送刘守忠祭墓》不仅是一首悼念亡亲的哀歌,更是诗人对人生意义、亲情与友情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内心世界的细腻与丰富。